国际博物馆日 | 存储的力量——带你走进存储科技博物馆

描述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国际博物馆日

 

它们,穿越百年

见证时代的变迁

它们,历经时间

镌刻时光的记忆

它们是科技创新

它们也是精神文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存储历史博物馆

链接过去、现在、未来

感受存储的力量

 

存储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内,与深圳仅有“一桥之隔”,依托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区位优势,拉近了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感受一场说走就走的存储文化之旅。

展馆占地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全球第一家以存储科技为核心展示的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以记录历史,启示未来,为存储行业的发展呈现更深远的现实意义为己任,集存储藏品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

 

建筑特色:外部

展馆外观是以半导体存储器晶圆形态为模型设计的金属夹丝玻璃幕墙,形象地展现存储科技的特点,充分体现存储芯片外型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四层独栋的设计让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更具特色。

 

建筑特色:内部

在展馆内部则以利用自身结构,无立柱支撑的旋转楼梯为视觉中心贯穿整栋建筑,象征存储行业螺旋上升式发展,预示存储之路永不止步。

 

馆中掠影

馆内除了极具特色的玻璃幕墙及旋转楼梯外,馆内设有的基本陈列厅、临时展厅、报告厅、休闲水吧、图书角、文创之家及游客互动体验区等,无一不在展示存储文化,处处营造存储神秘而有趣的科技氛围感,带给人们独特的存储沉浸式体验。

 

特色馆藏

 

19世纪90年代铁盘八音盒

美国Regina品牌铁盘八音盒,制造于1893年左右。铁盘八音盒通过铁盘刻录歌曲,一个小孔代表一个音符,一张铁盘存储一首歌曲,是能够将声音完整保存下来的典型无电存储产品,至今仍可聆听来自一个半世纪前的声音。

 

UNIVAC计算器控制台 

1951年6月14日,莫奇利和埃克特在“ENIAC”的基础上生产了“UNIVAC”计算机(通用自动计算机),并交付美国人口统计局使用。在计算机技术史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是“UNIVAC”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计算机时代”。

 

使用3.5英寸软盘Sony相机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

 

第一代苹果电脑主板 

Apple-I电脑主板应用在苹果电脑第一代(即现在所称的Apple I或Apple-1)上,于1976年4月11日发布,是由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自家车库组装设计出第一台苹果电脑。

 

铁氧体磁芯存储器

美籍华人王安研制的“脉冲传输控制装置(Pulse transfer controlling device)”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开创了磁芯存储器时代。因此,它也被看作是继磁鼓存储器之后,现代电子计算机存储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存储器 

1990年,存储品牌SunDisk发售首批基于 SunDisk 4Mb 闪存芯片的产品,期间曾为NASA的航天飞机计划等开发研制内存系统。1991年,SunDisk 闪存盘在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1995年,SunDisk更名为“Sandisk”。

 

文化创意

存储历史博物馆一直以来通过充分借鉴“创意产业”的研发理念,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特色及内涵,将其转化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殊形式及载体。经过数年的培育,已形成十余种文创产品。除此之外,博物馆内设有“文创之家”,更为全面地将存储文化的精神和含义从实物中体现,使得存储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让存储文化“活起来”。 

 

存储情缘

2018年3月,日本磁气研究所的社长齐藤邦之来访交流。他在自传中提及计划在2019年即磁气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际,在日本筹建博物馆的构想。这点与江波龙不谋而合,于是特别邀请他出席参与中山存储产业园的封顶仪式。当他亲临现场看到存储历史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大为赞赏,随即取消在日本建馆的想法,并将其所收集到的存储产品全部捐给了存储历史博物馆,为世界存储文化交流谱写一段令人难忘的博物馆情缘。

 

主题活动

此外,为了提高公众对存储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存储行业的了解,存储历史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类别的文化活动。

 

✦✦

作为行业中首家出现的存储历史博物馆

自建成以来已吸引了上万人前来参观

立足于世界

致力于成为存储行业的文化标杆

建成行业共同参与的文化交流平台

成为人们了解存储行业奥秘的重要窗口

以先驱之创造

照见历史的模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