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全称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也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种软件工具,涵盖了芯片IC设计、布线、验证和仿真等所有方面,被称为芯片设计的“基石”。通过EDA企业近些年不断地延伸产业链各环节,EDA产业渗透率逐渐提高。身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最高端的产业,EDA如今在整个产业链中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EDA软件行业规模虽小,但位于芯片产业链顶端,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根基,2019年全球EDA市场105亿美元的市场支撑了全球50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市场,以及背后近1.5万亿美元的电子产业。
目前在EDA领域,美国三巨头公司Synopsys、Candence和Mentor Graphics共计占据了全球64%的市场份额,国产EDA企业如何突围?国内EDA企业是否在这场危机中得到发展的契机,是我们值得期待的展望。
01
EDA三大厂商垄断局面
21世纪以来,全球EDA市场兴起了好几波产业整合的风潮。其中,EDA三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已于2021年更名为Siemens EDA),共发起了超上百次的兼并收购案。经过多次的收购整合,三巨头的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集中。
根据ESD Alliance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EDA软件市场规模在105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全球大部分EDA软件市场被美国三大企业占领,2018年Synopsys占据32.1%的市场份额,Cadence、西门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市场份额分别为22%、10%。三大EDA软件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4%,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95%。
从技术层面上看,三巨头刚开始是主攻各自的细分领域,打造属于自家的强悍产品。之后,通过布局拓展业务范围,目前三巨头的EDA产品已涵盖了芯片设计所有环节,并且拥有完整的、有总体优势的全流程产品,在部分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从百家争鸣到Synopsys(美)、Cadence(美)、Siemens EDA(德)三足鼎立,EDA已然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
02
回顾国产EDA发展之路
回顾中国EDA发展史,由于美国主导的巴统对中国实施的禁运管制,中国只能研发自己的EDA软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启动了国产EDA软件的研发工作。在90年代初,中国第一款EDA软件“熊猫ICCAD系统”诞生。但随着国外解除了EDA软件的禁运管制,国外EDA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那时国产EDA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完全不是国际巨头们的对手,国内市场很快被外商占据,国产EDA发展陷入困境,被扼杀在萌芽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EDA都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美国无理打压华为,原本很少被关注的国产EDA开始得到重视,从以往的停滞不前变成现在的高速发展。2018-2020,国产EDA国内销售额分别为2.8亿、4.6亿、7.6亿,可见国内企业发展快速,进口替代势头迅猛,华大九天目前已经跻身全球EDA厂商的第二梯队;国产EDA国外销售额分别为0.7亿、1.4亿、1.5亿,这反映出国产EDA得到国外用户的认可。
在2008年,中国工信部启动“核高基”重大专项计划,有了官方的大力扶持,国内EDA产业的重生之路渐渐开启。华大九天、概伦电子、九同方微电子、芯和半导体等第一批国产EDA企业逐渐浮出水面,激起了市场上片片水花。
03
国产EDA如何突围?
01
国家鼎力支持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国内EDA的发展,发布了多项鼓励支持政策。根据已公布的EDA相关政策,也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国各地开始重视并逐步实施EDA技术突破方案。尤其是在去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等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
按地区上看,提出重点开发EDA技术的省/市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上海公布的EDA补贴政策中提出,将向EDA产业投入资金,加大支持力度。
我国各方踊跃部署EDA产业并发动相关举措,鼓励政策亦将催动EDA产业进一步发展,而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也将给予“正在寻风口”的EDA企业一个看得见的新机。
02
众星冉冉升起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产EDA企业代表包括华大九天、国微集团、芯华章、广立微、概伦电子、芯和半导体等。
在今年,多数企业还争相研发EDA最新技术,通过与高校、其他公司等合作,共同深究技术难点。
4月,概伦电子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EDA创新联合实验室;
同月,芯和半导体成为首家加入UCIe产业联盟的国产EDA,该联盟是一个由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日月光(ASE)等半导体、科技、互联网巨头所建立的组织;
5月,此芯科技与EDA企业德图科技将围绕芯片设计、仿真与测试等应用展开合作。
目前,华大九天、芯和半导体、概伦电子、国微思尔芯、广立微等EDA公司已在一些特定领域(模拟IC、FPD)及部分点工具(后仿真、时序分析等)上攻克了技术壁垒,但在全流程的EDA平台、产业链生态等方面和海外厂商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国产替代仍然任重而道远。
结语
国产EDA发展之路虽然较为曲折,但在国家鼎力扶持、资本市场助力,技术不断攻破大关的背景下,国产EDA进阶有望。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