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铁路事故,我们该如何预防?

描述

在端午假期,国内一起铁路交通事故牵动亿万国人的心:

贵阳北至广州南的D2809次旅客列车行驶在贵广线榕江站进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时,撞上突发溜坍侵入线路的泥石流,导致7号、8号车发生脱线。

动车司机发现线路异常后,在5秒内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列车滑行900多米后,最终低速进入榕江站。而由于车头撞向站台,损毁严重。动车司机因此不幸殉职,令人痛惜。

 

酿成这起事故有多个辅助因素:车速、暴雨天气以及汛期引发的泥石流等。

而铁路汛期隐患已是各地交通运输厅的重点关注问题,因汛期引发的边坡塌方,一旦泥石流侵入铁轨,势必造成列车运行的不安全。

一般情况下,铁路轨道安全检查员会定期检查轨道的安全,一旦发现泥石流等情况,就会上报,安排人手组织抢修,铁路调控系统也会安排列车停运或者延迟发车等,避免事故的发生。

而此次汛期次生灾害事发突然,铁路轨道安全检查员并无法及时关注到这个意外情况。

据悉,D2809次列车在经过遇事隧道口的前一、二十分钟,早有一辆列车安全通过。可以表明,泥石流的塌方是在这段短时间间隔内发生的。

激光雷达

前通过列车和D2809列车的监控画面

另外,由于隧道外的光线较强而内部较暗,人看到的隧道洞口最初是一个白亮的洞,看不清楚隧道外其他的东西,会出现短暂的眼盲。

这称之为“白洞效应”

 

对于隧道口突然塌方的泥石流,动车司机很难用肉眼进行预判。

动车撞上泥石流已是事实。

动车司机在危险面前,撂下生命最后一闸,保障了车上旅客的安全,成为永垂不朽的平民英雄,也成为事实。

但是,我们必须反思,反思如何去预防今后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杜绝平凡生命的陨落。

此次事故给予我们的警钟是:

意外的发生总是源于无数的巧合。

铁路轨道安全检查员对于铁路意外状况的监控也无法做到秒级的响应速度。

 此时,智能科技在轨道安全的监测和预防应用显得十分有必要。

而相比于摄像头和人员监控,激光雷达能感知更细微的环境变化,提供更精细的数据,实现更快速的响应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的高精三维点云效果

放眼当下铁路安全防护的需求,镭神智能自研了轨道交通异物侵限智能监测系统,可提供定点式方案车载式方案,两种方案皆以激光雷达作为探测传感器,进行三维感知。


 

定点式方案及车载式方案视频

此次铁路交通事故是因汛期突发的泥石流塌方引起,而对于这种多地多点的汛期灾害隐患,激光雷达的定点路测,能提前发现山体的滑坡趋势以及轨道侵限动态,更适合预防地质或次生灾害引发的轨道安全隐患。

这种路段具有突发性、无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

因此,在路端架设激光雷达设备,基于激光探测,获取防护区域里出现的异物的位置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匹配视觉传感器,即时精准抓取障碍物的体积和位置信息,并将险情及时通过终端显示软件、报警器等,为驾驶员及时提通报预警信号。

激光雷达

路端轨道异物侵限智能监测系统

另外在易发生滑坡情况的山体,同样也可架设激光雷达设备,获取泥石流的动态点云数据,进行预警处理。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定点监测山体滑坡情况

在安全预防面前,隐患无大小。

对此,镭神激光雷达对于微小物体的感知性能,也严格遵守以上原则。

即使在200米的探测距离,对于20×20cm的小物体,激光雷达依旧有效感知,分辨率可达至0.03°×0.05°,呈现5~6个稳定的点云像素点。

激光雷达

小物体的有效感知

轨道安全监测,一在目标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二在响应速度。

在响应速度方面,激光雷达超快频率可帮助轨道意外情况的监控把握在1秒之短。

真正做到秒级响应。

此次D2809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为250公里/时,据车载数据显示,此次D2809列车在事故路段,时速超过160公里。

在如此高速的运行状态,假使在隧道口等隐患高危路段处能有一套定点监测系统,激光雷达一旦探测到泥石流塌方的趋势,就立马反馈给动车司机及铁路调控平台,这样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冗余做出反应

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争分夺秒、应急处理,保障行车安全,正是镭神智能不断提高探测距离,不断提升探测精度,不断加快系统响应速度的意义。

6月来临,全国全面进入汛期,这起因汛期隐患引发的铁路事故再次敲响铁路安全管理的警钟。

面对因铁路事故逝去的生命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数字。我们与其在每次事故后反思,不如在事故前预防。只有把预防做到实处,才能最低减少人民及国家损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