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MCU的国产替代情况

描述

一、汽车是MCU第一大市场,智能驾驶带来显著增量。市场规模占比:汽车是MCU第一大市场,2020年汽车/工业/消费/通讯/电脑在MCU市场的占比为38%/30%/18%/9%/4%,2010-2020年汽车在MCU占比稳定在38%-40%,持续保持第一大应用的地位。出货量占比:汽车是MCU第五大出货领域,2021年,智能卡&安全/个人信息处理终端/工业/消费电子/汽车在MCU出货量的占比为42%/17%/15%/10%/7%。ASP:汽车MCU的ASP显著高于其他应用,2021年达3.1美元;自2020年以来,因供应链不稳定,不同应用的MCU价格都有不同程度地上升,2020年汽车MCU价格上涨16%,2021年上涨22%,在MCU中涨价幅度最大,Yole预计汽车MCU的价格未来仍将处于高位。

 

 

车规MCU评估指标严苛于消费类和工业级MCU。

车规MCU的评估指标无论从工作环境、使用寿命还是交付良率等方面,都要严苛于消费类与工业级的MCU。比如汽车发动机舱MCU工作温度区间为-40℃-150℃,车身控制部分为-40℃-125℃,而消费类产品只需要达到:0℃-70℃。其它环境要求诸如湿度、发霉、粉尘、水、EMC,以及有害气体侵蚀等等也往往都高于消费电子产品要求。另外车规MCU的交付良率要求更高,供货时间、使用寿命都远高于消费、工业产品要求,验证标准多且复杂。此外,车规MCU还需通过AEC-Q100等车规认证,认证流程通常需要2年左右时间,认证完成后通常能获得较持续的车企订单,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汽车MCU市场约80亿美元,2022-2025年CAGR为11%,高于MCU行业平均水平,其中32位是主流,占比近80%。市场规模: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ADAS、高精度导航、车身电子等应用对MCU需求量大增,根据IC Insights,2021年全球车规MCU市场规模约76亿美元,2022年预计达87亿美元,2025年有望增长至120亿美元,2022-25年CAGR为11.3%,高于MCU整体市场规模CAGR(5%)。根据IC Insights,2021年汽车信息娱乐应用预计占汽车MCU市场的10%,较2020年增长59%,其他领域占汽车MCU市场的90%,较2020年增长增长约20%。

位数:

从不同位数在汽车MCU市场的收入占比看,8/16/32位分别占比6%/18%/77%;从出货量占比看,8/16/32位分别占比23%/37%/40%。32位收入占比77%,出货量占比40%,由此推断32位MCU价值最高,在汽车MCU市场占比最大,市场规模达58亿美金。

 

 

二、竞争格局:海外三巨头主导车规MCU市场,大陆厂商积极布局。MCU市场经过数轮大规模并购后,CR7>80%。

总体看,国外前七大厂商占据了全球超过80%的市场份额,头部效应显著,其中瑞萨、恩智浦>微芯、意法>其他三家。我们认为集中度较高的原因包括:1)为争夺市场份额及布局物联网应用,MCU主要厂商之间发生了数起大规模并购,包括NXP2015年收购飞思卡尔,进军汽车电子领域,市占率上升至19%;Microchip在2016年收购Atmel,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4%;Cypress在2015年收购Spansion,市场占有率达到4%;2020年Cypress被Infineon所收购,合并后市占率达到13%,跃升为排名第三的厂商。2)MCU下游应用通常更新迭代较慢、使用周期较长,因此倾向于能提供稳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较少更换供应商。

汽车MCU:竞争格局稳定,瑞萨、恩智浦、英飞凌三足鼎立。

2021年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的市占率分别是29%、25%、22%、8%、7%,CR5达90%,CR3达76%,。2015-2020年,三大厂商市占率稳定在65%-70%,自2020年英飞凌收购赛普拉斯后,三大厂商市占率达76%。

海外三巨头产品覆盖都较全面,但仍各有侧重。

1)英飞凌自研,主打功率,擅长底盘、动力域等领域。主打的是功率器件(IGBT、碳化硅等),包括较完整的信号链产品。底盘安全、功能安全、底盘、动力控制、新能源三件是英飞凌的的强项。2)恩智浦拥抱ARM架构,打造开放平台,适合中小客户。恩智浦目前正由Power架构转向ARM架构,打造开放生态、学习成本更低,更适合中小客户使用,向S32平台倾斜,除了ADAS摄像头外,应用覆盖较全面。恩智浦在连接、网络、传感器等方面优势显著。3)瑞萨背靠日本大车厂,产品覆盖中高低端。瑞萨背靠日本大车厂,涉及区域保护、本国利益。产品的性能可以覆盖低端、中端、高端,应用覆盖车身、底盘、动力、智能座舱等。4)ADAS方面,瑞萨更擅长摄像头(R-CAR系列),英飞凌擅长中央大脑的安全MCU(Traveo,收购赛普拉斯获得),恩智浦擅长雷达(毫米波雷达是S32R系列,超声波雷达是S12ZVL系列)。

 

大陆厂商从中低端车规MCU切入,并考虑研发高算力产品。

车规级MCU由于认证周期长、可靠性要求高,是国产替代最难突破的阵地。近年来部分大陆厂商已从与安全性能相关性较低的中低端车规MCU切入,如雨刷、车窗、遥控器、环境光控制、动态流水灯等车身控制模块,并逐步开始研发未来汽车智能化所需的高端MCU,如智能座舱、ADAS等。目前,兆易创新、芯海科技、国芯科技、BYD半导等厂商均有通过车规验证的产品,中颖电子车规MCU已于今年10月流片。

 

兆易创新:

车规MCU布局清晰,第一颗M33内核的GD32A5系列产品量产在即。针对汽车MCU市场,公司规划清晰,采取前装/后装同步发展策略,所有产品均采用eflash技术。去年产品已进入后装市场,覆盖车载影音、导航、OBD、EDR、新能源车身等应用;在前装市场,第一代车规MCU GD32A5将使用M33内核,通过AEC-Q100认证,定位座舱、360环视等入门的通用车身领域,该款产品预计Q3量产、贡献营收;第二代车规MCU计划使用M7内核,功能安全等级ASIL-D,定位安全等级更高的安全气囊、刹车等领域,预计2023年推出;第三代车规MCU计划使用M7内核,功能安全等级ASIL-D,定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等更高级领域,计划2025年推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mcu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