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扬方案:基于ARM+FPGA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解决方案

描述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动体外除颤器,又被称为“救命神器”,是抢救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自动体外除颤仪具有便携性,操作简单的特点,非医疗专业人士也可以操作使用。心脏骤停救援有着“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在猝死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 ;每延误1分钟,救治成功率就会降低10%。

 

 

2006年中国公共场所开始配置AED,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ED行业起步较晚,配置率也远低于国际水平。自2015年起,AED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国产AED设备也开始飞速发展;近些年伴随着推广医疗急救设施配置的利好政策和社会层面对于急救知识的宣传,AED设备在公共场所开始普及,AED市场规模不断递增。

 

常见的AED有两种,分别是半自动体外除颤器和全自动体外除颤器,半自动体外除颤器需要操作者按下操作键来放电除颤,而全自动体外除颤器不需要按键,设备自动放电除颤。

 

AED使用方式

目前常见的大多数都是半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由主机和电极片构成。因为AED是一种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的急救设备,所以它的操作十分简单。打开电源,AED会自动进行语音指导和动画指导,操作者需要根据提示将电极片贴到患者胸前皮肤的相应位置,AED将自动检测患者心率,在5-15秒内分析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除颤,如果仪器提示需要除颤,操作者需按下放电按键,释放电流除颤;如果仪器提示不需要除颤,即使操作者按下按键,设备也不会放电。

此外还需要注意,检测心率时不要触碰患者;除颤结束后,查看患者是否恢复意识和呼吸,如未恢复还需根据AED指示进行CPR,设备将判断是否进行二次除颤或持续心肺复苏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作为一款急救医疗设备,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此外,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快速启动时间、电源管理等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关键。根据AED设备的各项功能需求,启扬IAC-IMX8MM-CM核心板成为其主控板的选择之一。

FPGA

 

启扬IAC-IMX8MM-CM核心板是基于NXP i.MX8M mini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采用四核Cortex-A53+单核Cortex-M4架构,满足AED设备运行ECG分析算法,从而判断是否需要电击复律的需求;Cortex-M4内核执行实时系统监控,保障设备的实时性与可靠性,也让设备在待机状态下保持极低的电能消耗;

 

核心板上配置专业的电源管理芯片,可同时为CPU和DDR存储器供电,并内置多种保护电路,轻松实现i.MX8M Mini处理器所需的电源功能;

 

核心板可提供多种音频接口,拥有强大的音频功能,实现语音播放,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同时支持AED设备实现自动录音功能,可适用于嘈杂环境,方便相关人员后期通过录音了解现场情况;

 

i. MX8M Mini处理器具备丰富的I/O接口资源,可扩展性强。支持MIPI显示,可连接高清屏幕,实现AED设备本地视频动画播放;支持连接多种传感器以及各模块,获取前端ECG数据、电池存储与放电数据等;引出一路USB接口,方便AED设备通过U盘数据导出和系统设置;

 

针对AED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设备维护和管理,配置Wi-Fi、4G无线联网功能,可将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自检报告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支持GPS/北斗/基站等定位模式;当AED设备出现位移、自检异常、数据异常、电池电量异常等情况,系统自动将报警信息通知到管理人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AED设备可用;

 

核心板可采用工业级,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选择i.MX8M Mini核心板模块进行设计,Linux/Android系统,减小开发难度,加快上市时间。

 

加大公共场所AED 投放力度,既是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预计在未来十年,AED的普及率将越来越高,市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