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颜值爆表 却不以颜值出名的大咖 通讯无线电之父

描述

偶然间发现,我们通信界的祖师爷们都有着超高的颜值。一起来八卦一下通信大咖们的往事及趣闻。

01

 

模拟通信篇

 

 三位“无线电之父”

 

古列尔莫·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1874 – 1937)

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

(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Попов ,1859 – 1906)

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1856 – 1943)

 

 

01.01    马可尼

 

因马不停蹄的无线电实验常年两地分离,而痛失了未婚妻的马可尼,可能是全世界认可度最高的“无线电之父”。他不仅是无线电通信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企业家,外交官,还是一个温文尔雅,多才多艺的帅哥。19世纪的人们由于对无线电的出现充满神奇感,在当时的新闻报道中,称马可尼为“魔术师”,并且还称他是一个谦逊,谨慎并值得信赖的青年才俊。

 

 

在马可尼不断地对无线电设备进行改善和通信实验的过程中,曾经在英格兰的一个海滩边酒店搭建过一个试验研究所,天线从其中的一个窗户穿出,酒店一层的一个大房间被用作主实验室。整个团队非常友好地工作,晚餐后还会有家庭式音乐表演作为消遣。马可尼的一位同事拉大提琴,马可尼的哥哥表演小提琴,马可尼的母亲唱歌,而马可尼总是会弹钢琴。

 

01.02    波波夫

由于1895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俄罗斯物理与化学协会会议上展示了一种用赫兹电波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又在同年发表了论文,所以俄罗斯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是马可尼作为无线电通信第一人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因为马可尼是在1896年申请的专利。

波波夫是马可尼的同时代人,但两人是在不了解对方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开发出无线电设备的。要确定谁是第一人的说法,由于事件的记录不充分,对无线电的定义不同,以及民族自豪感等原因而变得复杂。事实上,俄罗斯至今仍旧认为波波夫是“无线电之父“。

 

有趣的是,波波夫最初曾挑战过马可尼,说他的接收器是自己那个的“复制品”,但随着马可尼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实验,确立了领导者的地位。在1902年,波波夫主动称马可尼为“无线电之父”,而且在1905年马可尼结婚时,波波夫还寄给他一块海豹皮和一个银制俄式茶炊做贺礼。可以看出波波夫是一个为人温和与友好的绅士。马可尼也公开大方地承认,感谢波波夫的研究成果。

01.03    特斯拉

另外一位,是被美国称为“无线电之父”的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他是马可尼的竞争者中最引人注目的。特斯拉于1893年在费城演示了无线电通信,并于同年申请了一个宏大华丽的无线通信系统专利,有效地提出利用大气层作为信号发射机,整个地球作为接收器。

 

但特斯拉并不愿意专注于一个清晰的目标,也不愿意让自己忙于处理一大批高风险的企业业务。由于他的系统过于昂贵,所以当马可尼带着做法相同却耗资更低,似乎更容易成功的产品出现时,他最终失去了资金支持,没能再继续利用自己的无线电专利。

特斯拉是一个才华横溢、脾气暴躁的人,也是三个“无线电之父”中寿命最长的一位。特斯拉的交流电实验还曾使爱迪生感受到威胁。当时的新闻媒体特别喜欢让特斯拉和马可尼像暴怒的拳击手那样互相攻击,报道他们各自的行动,猜测他们的一言一行。在马可尼准备自己的首个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时,还曾担心过特斯拉会前来搅局。
 

02

 

模拟通信前传

 

三位“无线电之父”之父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 – 1894)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James Clerk Maxwell,1831 – 1879)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1867)

 

以上的三位“无线电之父”可以说是同时代中人,颜值果然个个不凡!然而,在他们之前,迈克尔·法拉第,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这三位物理学家在电磁学方面的研究和贡献,为三位“无线电之父”的成就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他们可称得上是无线电通信鼻祖的鼻祖,所以仅在这里称他们为““无线电之父”之父”,颜值也完全不输三位“无线电之父”。

迈克尔·法拉第

 

TRP的计算公式-2中,我们曾对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贡献简述一二,赫兹是在他们之后,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且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当于光速,赫兹为无线电、雷达和电视等电子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的途径。

 

03

 

数字通信篇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

(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

哈里·奈奎斯特

(Harry Nyquist,1889—1976)
 

 

03.01    香农—“信息理论之父”

 

20世纪下半叶,伟大的数字通信时代开启了。贡献最大的一位是大家熟知的信息论的开创者—香农。信息的本质,信源压缩与信道容量。。。可以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信息社会的数字产物,电脑,手机。。。都是拜他所赐。

 

香农很早就开始思考智能机器,世界上第一台会下棋的电脑便出自他手。他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NOBLE(注意字母顺序,并不是诺贝尔奖Nobel)获奖者,这个奖是颁发给顶级工程师的。

 

生活中,他是一个会让儿子的小号在吹奏时喷射出火焰的有趣的父亲。

 

在普林斯顿研究院工作期间,他也曾在上班的路上与爱因斯坦打招呼,但在当时他所研究的工程领域并未受到重视,还曾因二战期间被分配不喜欢的战争工作,消沉了一段时间,也因此失掉了一段婚姻,单簧管和音乐陪伴他渡过了那段时间。

 

后来他用十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信息论,但他其实是一个不爱写论文的发明家,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思考和研究各种他认为有趣的事情上面。幸好香农的妻子也是贝尔实验室的一位数学家,她会把香农口述的论文记录整理下来,真的是完美搭档!

 

他的有趣是发自内心的,曾在晚年被发现出现在IEEE的会议上,当被邀请致辞的时候,他讲了几分钟后担心大家听得不耐烦,便从口袋里拿出三个小球玩起了杂耍。

 

他的天赋也是无法比拟的,即便他后来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也仍然可以对在哈佛读博士的女儿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一语中的地说出最核心的问题。


 

他逝世的2001年也正是信息时代到来的前夜。他在1948年提出的理论正在以超出他自己预料的速度转化成为现实,并在更多的领域包括医学中得到应用。


 

 

03.02    奈奎斯特—信息理论的奠基人

 

虽然奈奎斯特没有“之父”的所谓称号,但他为信息理论做出的贡献,给“信息论之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结论,所以这里称他为信息理论的奠基人,是实至名归的。

 

1934年,奈奎斯特转入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直至1954年。而香农是在1941年进入贝尔的。所以他们也是同事的关系。著名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当采样频率fs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即:fs>=2fmax,则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可以被无失真的恢复)奠定了数字通信的基础。


 

他和香农都提出了信道传输的某种极限,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1924年,奈奎斯特推导出在理想频带信道下,无码间干扰的最大频带利用率是1Baud/Hz,或者1个symbol/Hz。如果符号的传输速率超过了奈奎斯特准则所给出的数值,则会出现符号之间的互相干扰。而香农的信道容量公式,却是从信噪比的角度,考虑了外界信道传输情况下的噪声所带来的影响。同样都是带宽受限的系统,奈奎斯特准则考虑的是系统内无噪声的情况,而香农考虑的是系统经历外界信道有噪声的情况。

这么多大咖,你最欣赏哪位的颜值与哪位的成就呢?无论怎样,都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

 

以上信息由英利检测(Teslab)整理发布,欢迎一起讨论,我们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如有引用也请注明出处。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唯一覆盖中国和欧美运营商认证服务机构;业内最为优秀第三方认证服务商之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入库:┆移动┆联通┆电信┆中国广电┆

欧美:┆GCF┆PTCRB┆VzW┆ATT┆TMO┆FCC┆

中国:┆CCC┆SRRC┆CTA┆

号码:┆IMEI┆MAC┆MEID┆EAN┆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