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杨海军:国产仪器成为耀眼的新星

描述

 

4月14日至4月18日,时隔两年再度重启的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术研讨会线下会议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杨海军老师在会后写下了饱含真情的感想。小编在征得杨老师同意后,将文章转载,以飨读者。以下为全文内容。



 

2023年4月14日至18日,为期三天的杭州全国顺磁共振波谱会结束了,其间许多精彩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感想和收获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超越、国产仪器和传承。

 

第一个关键词是超越。去年由于疫情未能举办,今年会议参加人数超过往届,达到200多人,报告也排满三天会期,报告数量增长了五成。报告内容涵盖新仪器、新方法、新应用等各个方面,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往届会议。更加可喜的是不少青年学者的涌现,年轻人占比超越了以往。

第二个关键词是国产仪器。在这次会议上,国产仪器成为耀眼的新星。往届会议报告中少有提及国产仪器,而这次会议上,青年学者打破以往传统,他们在致谢时说到:我非常感谢国仪量子的支持,许多重要实验数据采集自国仪量子的仪器,这些数据对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可,论文发表在Nano Research等著名期刊上。这段话令我动容。我一直关心着学术界对国产仪器的评价,现在青年学者用他们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切描述了国产仪器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三关键词是传承。全国顺磁共振波谱会已召开了十余年,参会人数不断创新高。说明使用EPR方法的人越来越多,使用国产仪器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有徐元植老先生的坚守和推动,他设立了顺磁基金。杜江峰院士接过接力棒,全国各地不同战线上的EPR工作者努力奋斗,如同一支军队,有灵魂,有思想,有目标。全国顺磁共振波谱会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顺磁人的希望、愿景,成为表达与交流的最佳舞台。

回京后,我反复回忆各种精彩报告,各种尖锐交锋,各种谆谆善诱的教导,这些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THU磁共振实验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