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后的精度如何

描述

大家好,我是【广州工控传感★科技】MS5534C压力传感器事业部,张工。

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后的系统响应时间

MS5534C压力传感器的响应时间比较快,一般是以秒或分钟为计时单位,但气体绝缘设备系统(GIS)的微水密度测量响应时间并不代表是传感器本身的响应时间,传感器安装后的系统响应时间是一个主要考虑因素。当安装MS5534C压力传感器时周围空气中的一些水分会被带入到系统的连接部位中,对于系统中SF6气体总量而言这些水分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在测量单元内的MS5534C压力传感器而言这种水气影响就比较显著,而且可被测出。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测量单元内的水气压与气室内的水气压达到平衡,即使传感器安装的位置非常靠近主气室,两个气体空间的水气压及微水密度也需要几十小时甚至几天才能相等。

 


 

系统响应时间(=代表性测量)取决于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后测量单元的干燥程度多快能与SF6主气室的水气压达到一致,也就是说是指水分子从固体材料中逃逸到测量单元的气体中,然后再扩散到主气室中,最终达到平衡的时间有多快。气体本身越干燥,固体材料和固体表面干燥的时间也越长,尤其是在静止空气中表现更明显。两个气体腔室的距离和SF6的干燥程度影响到了从测量单元到主气室的扩单速度。距离越长、气体越干燥,达到100%全响应的时间也越长。如果扩散效应都发生在连接管路和接头处,则测量单元中的水气压就不会与主气室达到平衡,这样的测量结果就没有任何代表性。

因此重要的一点是尽量减少安装过程中引入的初始水分。为了避免水滴掉落在MS5534C压力传感器连接头处,雨天不应进行安装。特别留意不要将灰尘或脏颗粒保留在金属密封件表面,因为也许通过这些颗粒,水分子就会扩散进来,破坏了测量。严重的话会使SF6气体变湿。MS5534C压力传感器室外安装时,防雨罩可以防止水分聚集在连接处,增加水气扩散的可能。

系统运行后的响应时间

由于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后系统响应时间相当慢,人们不禁要问当SF6气室内微水密度开始增加时传感器是如何响应的。即使有气体流动的情况下,决定这种缓慢的初始响应的主导因素是固体物质表面(空隙)的干燥耗费了很多时间,而静止气体中的干燥耗费的时间更长。只有当含有较高湿度的气体从气室向较干燥的测量单元(微水密度测量点)扩散时,‘干燥耗时现象’影响才小,响应速度相对较快。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大容量SF6 气体中水分以扩散方式造成微水密度增加是一个缓慢过程。测量单元总容量为20ml 气体的微水密度从-20 下降到-40℃,当打开气体容器与测量单元间的阀门后水气向主容器扩散,但-20℃ 微水密度的水气量绝对值只有0.000015 克。而将主气室500 升的SF6 气体中的微水密度从-40℃ 增加到-20℃,相当于增加了0.38g 的水分,大约相当于通过密封材料和/或沿着金属表面扩散的水气量,这是一个相当缓慢的扩散过程。

现场实验表明:如果测量单元离主气室足够近的话,气室内微水密度上升后没有很长时间的延迟,则MS5534C压力就能监测出这种湿度变化。测量点的微水密度数值是否最终精确等于上升后微水密度值(100%响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上升趋势能让管理者警觉,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任何快速、剧烈的微水密度变化一般表明有明显泄漏,不但MS5534C压力传感器而且压力(密度)传感器也能监测出。

 


 

试验室测量为了更好地了解运行设备中如果微水密度开始增加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在试验室进行了一系列静止气体的测量工作,在现场不可能有意增加某个气体绝缘设备中的SF6的水分,而且实际测量的是气室内静止气体。试验是将微水密度由-45℃阶跃增大到-20℃以考察静止气体中水气扩散及系统响应时间。当微水密度由-45℃突然切换到-20℃后系统响应t(90)为5.5小时,而且有1个小时的滞后。这种滞后时间表明了湿气扩散到气室顶端的MS5534C压力传感器所花费的时间。为了对比又做了微水密度从-20℃下降到-45℃的试验,这样的系统响应时间为23个小时。

总结

为了确保在线监测系统提供稳定可靠、有价值的且具有最小不确定度的微水密度测量数据,关键点在于MS5534C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实际的安装过程,直接将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气室上可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MS5534C压力传感器周围的接头和密封件必须采用高质量的金属材料。MS5534C压力传感器安装后达到SF6主气室的微水密度数值后再进行监测记录才有可能确定是否有通过接头和/或管路扩散进来的多余水气干扰了测量,这样才能确保长期测量的数据可靠、可信,避免任何错误报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