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挑战“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下一个30年怎么走

描述

  “印度制造”挑战“中国制造”被推上热搜,当然这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事件起因或者是因为印度的苹果手机代工厂希望能够抢占更多的代工额度,而苹果也希望印度的苹果手机代工厂能够加大产量;苹果计划到2025年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iPhone,到2027年生产一半。

  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企业已经在印度设厂,实现更多的本地化,毕竟印度已经是一个人口大国,消费潜力摆明了的。而且印度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吸引了包括富士康,三星、福特汽车、小米在内的很多大厂进入;还有OPPO、vivo、瀛通通讯、合力泰、长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达等智能手机产业链企业。

  包括一些果链代工厂也随着苹果手机代工厂一起入驻了印度。

  当然客观的来说,挑战肯定是有的,肯定会有部分分流,但是我国的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在制造业生态链的各个环节还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印度的制造业还需要加强的地方还很多。

  比如前段时间小米被罚没的48亿的消息想必大家都有看到,印度的营商环境由此可见一斑。印度市场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风险。,印度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被认为是 “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当然印度政府也在逐步改善,比如早在2014年,莫迪政府就提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计划。

  中国制造下一个30年怎么走

  此前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全世界顾客的认可,现在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中国智造;未来,中国制造下一个30年怎么走?

  可以说依靠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现在随着科技因素逐步成为制造业的决定性竞争利器,人口红利、原材料等中国制造的驱动要素正丧失优势,中国制造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目前产业升级正在加速,制造业重点领域加速全面实现智能化,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在整个社会的生产制造环节的方方面面。

  再比如,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很多的响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柬埔寨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而随着柬中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西港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蓬勃发展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成为本地经济的支柱。西哈努克省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4180美元,在柬埔寨各省中位居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西港特区已有175家企业入驻,为近3万人解决了就业。西港特区内企业的年进出口总额超过24亿美元,特区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

  此外,路漫道远,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还要走向“中国创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综合自 人民日报 新华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