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实验要求:
效果1 : 单片机发送数据给PC机,PC机利用串口调试助手将数据显示出来。(40分)
效果2 : PC机发送数据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收到的数据返回给PC机,并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出来。(50分)
01电路图
这个图的最小系统的电路是有问题的。【就是单片机左边的电路,参考时要慎重】
虚拟串口:
然后是单片机的串口设置
我们把虚拟串口com2给了MCU,那么我们把com3给PC端
02写代码前的一些设置
1.晶振设置为11.0592MHz
2.我们的波特率为9600
SCON = 0X50; //SM0=0,SM1 =1【方式一】,REN =1【允许串口接收】
PCON = 0X80; //控制波特率的倍速提高一倍:SMOD = 1
TMOD |= 0X20; //使用的是定时器T1
TH1 = 0XFA; //波特率为9600
TL1 = 0XFA;
TR1 = 1;
IE = 0X90; // 1001 0000 EA 置为1 ES 置为1
//EA 中断总允许位 ES 串行中断允许位
【注意】 定时器T1作为默认的波特率发生器,要记得禁止T1中断。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TH1和TL1怎么计算的
TL1 = TH1 = 256-(2^SMOD * f_osc )/ 32 * 12 * 波特率
f_osc:晶振频率 (单位:MHz) 计算时,记得乘以10^6
例如我们本次实验使用的是提高一倍的波特率的倍速
PCON = 0X80; //控制波特率的倍速提高一倍:SMOD = 1
波特率为9600,晶振为11.0592MHz
那么我们的TH1 = 256-(211.059210^6)/(32129600)=250
打开电脑的计算器: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在DEC那里输入250,我们要获取的就是HEX的值
最后TH1=TL1 = 0XFA;
这里也要设置哦
这个是串口助手的设置
03代码
代码很短小哦
#include < reg51.h >
#define u8 unsigned char
#define u16 unsigned int
u8 data_r;
void init()
{
SCON = 0X50;
PCON = 0X80;
TMOD |= 0X20;
TH1 = 0XFA;
TL1 = 0XFA;
TR1 = 1;
IE = 0X90;
}
void putchar(u8 n)
{
SBUF = n;
while(TI == 0);
TI = 0;
}
void main(){
init();
putchar('H');
putchar('E');
putchar('L');
putchar('L');
putchar('O');
while(1)
{
}
}
void Usart () interrupt 4
{
if(RI == 1)
{
data_r = SBUF ;
putchar(data_r);
RI = 0;
}
}
04分块来讲
//串口、定时器T1的初始化
void init()
{
SCON = 0X50;
PCON = 0X80;
TMOD |= 0X20;
TH1 = 0XFA;
TL1 = 0XFA;
TR1 = 1;
IE = 0X90;
}
这个初始化就不多说了,我们的“02”部分,要点已经讲完了。
void putchar(u8 n)
{
SBUF = n;
while(TI == 0);
TI = 0;
}
这一部分也没啥好讲的,就是一个发送字符的函数,我们将要发送的字符,放进我们的发送寄存器SBUF中,TI是系统自动产生的中断信号,最后记得T1手动清零哦。
TI = 0;
这个是串口中断函数:
void Usart () interrupt 4
{
if(RI == 1)
{
data_r = SBUF ;
putchar(data_r); //写了这句话,是为了在串口助手看到你发过去的数据
RI = 0;
}
}
这个SBUF是接收寄存器SBUF
data_r = SBUF ;
将接收到的字符存入我们的data_r中,再通过这句代码,就可以在串口助手上,看到我们发送给单片机的数据
putchar(data_r); //写了这句话,是为了在串口助手看到你发过去的数据
最后是我们的主函数
void main(){
init();
putchar('H');
putchar('E');
putchar('L');
putchar('L');
putchar('O');
while(1)
{
}
}
这块代码的效果:串口助手显示:HELLO【可以自己去试一试昂】
putchar('H');
putchar('E');
putchar('L');
putchar('L');
putchar('O');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