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双碳目标背景下,未来智能配用电的发展趋势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22年,智能配电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21.5%,预计2023年将达到33.3亿元。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大力推进使智能配用电高速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正泰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又做出了哪些前瞻性的布局与规划?今天,我们荣幸邀请到了正泰电器市场战略部副总经理徐晓东,共同探讨智能配用电的现在与未来。

乘需求东风

智能配用电发展迅速

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大趋势下,智能配电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增长快、变化大、多样化的新趋势。当前,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逐步上涨,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为智能电网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电网的需求快速提升。

Q

当前我国智能配电的市场格局是怎样的?

徐总:智能配用电的技术壁垒高,市场集中度较高。从企业来看,外资品牌占据智能配电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内资企业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线和灵活适应市场的机制增速迅猛,未来市场份额会急速上升。

从市场细分行业来看,智能配用电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占比达到60%左右,建筑和基础设施业绩份额相当。而在未来发展中,基础设施领域增速将领跑其他行业,重工业则处于升级改造阶段,运用数智化产品达到降低能耗等效果。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一系列跨学科的基础技术将在智能配用电系统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互联网与工业物联网的融合、AI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电子电力技术等等。

Q

传统的智能配用电技术路线采用什么样的思路?与未来创新的智能配用电系统有何不同?

徐总:对于传统的智能配用电系统来说,无论采用MET还是SCB的方案,都是从开关元器件开始发展到开关柜-智能开关柜-智能互联开关柜,再到智能配用电系统,最后完成大系统+软件的模式,这种模式以硬件为核心,对应用场景考虑较少,低压电器行业里内外资品牌的主流模式。

当前,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推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迅速发展,大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带来了供给侧和需求侧随机性问题,使电力系统随机扰动性、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明显增强,系统可控性降低,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大量的新兴应用场景会出现,推动新技术创新和跨界巨头的进入颠覆了过往的思路,使得传统的智能配用电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用户需求。

所以,随着以华为,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势力跨界进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行业,带来了智能配用电模式的创新,以满足用户多场景应用需求为核心的软件系统化表达与发展成为主流。以客户应用为核心,基于客户需求定制软件应用,通过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智能配用电系统实现客户多场景的需求。同时硬件具备“联网”+“智能”的能力,能适配软件开发和生态兼容,也要具备低代码及无代码开发能力。

正泰本身就有绿色能源和智慧电力两个大的业务板块,使得我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光储充+智能配用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也已经走上了创新的智能配用电系统大道上,举个例子:正泰新品N5框架断路器就采用了软件定义硬件的方法,利用OTA技术实现了控制器能够基于客户不同的需求,可以通过“空中下载”技术实现软件激活硬件功能的方式满足N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Q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徐总:面向“双碳”的新型配用电系统将面临一系列颠覆性挑战。

需求变化:配用电系统将在控制保护外承担更多职责。如:实现分布式电源在配用电侧大范围接入、消纳;实现复杂系统的安全、稳定、高质量运行;实现双向互动的主动配电网运行模式;实现配用电系统全过程碳追溯、碳排放评价,所以传统的智能配用电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变化。

系统架构:新能源、新负载将深度重构原有系统架构。新型智能配用电系统架构不仅需要监测、分析用电数据,还需融合光伏并网、储能调峰、有序充电、需求侧响应等相关数据。对于各公司不同的系统平台,传统设备的系统融合能力、能否大规模的方便接入都需要深层考虑。正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能够融合自己的绿色能源和智慧电力特长,在各个领域进行智慧低碳业务的数智化创新发展与实践。

核心技术: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相比较而言,最近几年以及今后技术革新的速度会加快,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从提出到应用的步伐也会提速。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成为核心趋势,多层级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电力交易、碳足迹追湖等需求快速显现,系统直流化、柔性化大幅催生电力电子器件需求,传统智能配用电模式如何适应这种新技术的加速迭代将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

设备层:将催生大量新环境下试用的新产品新设备。微电网、虚拟电厂、多能协同需求一系列颠覆性产品。传统产品无法满足“双碳”专业市场的特殊需求。融合数字化的全面物联化的传感控制设备的需求出现。现有产品存在一系列短板需从多个方面持续突破。

“新血液”注入

思维碰撞呈现全新“火花”

徐总: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成为当前发展方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则是其中关键。新型电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6月2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书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Q

当前智能配电呈现怎样的行业布局?

徐总:当前,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增长,互联网经济持续发展,诸多新势力企业纷纷涉足电力领域,智能配用电市场的需求范围也迅速扩大。更多的新型设备厂家,更多的跨界互联网,通讯,软件企业都纷纷加入到智能配用电领域,预计未来几年智能配用电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新兴企业的入场布局为智能配用电的发展注入了新思维、新概念,乃至带来了颠覆性的发展方向。比如:行业内传统智能配用电企业仍旧在硬件定义软件的道路上艰难的前进,新势力已经在了软件定义硬件的快车道上飞奔。

Q

智能配用电系统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将依托哪些技术进行发展?

徐总:随着AI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智能配用电系统的技术进步也在不断加速。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数智化配用电系统,智慧型配用电系统,高度自治配用电系统。高度自治的配用电系统会形成高度智能化数字化、覆盖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将依托如下技术的发展:

自接入技术——实现海量设备的即插即用,泛在接入,实现电力流与信息流的融合。

自采集技术——高度集成化的传感能力,实现关键电量/非电量信息的全面感知与边缘计算。

自学习技术——广泛应用AI人工智能,实现系统机器学习,根据历史数据,持续优化运行状态。

自适应技术——适应电力系统变化并自我调节,尤其是新型电力系统中拓扑、需求、电价等环境的变化。

自运行技术——无人化运行,自主完成主动配用电系统的调度、运行、优化。

自愈合技术——挖掘设备间的协同保护潜力,实现故障的自主响应、自主处理、自主恢复。

前瞻性规划

正泰智能配用电系统积极应对上述挑战

面对市场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正泰智能配用电技术也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Q

面对前面提到的这些市场转变,正泰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又采用了哪些新方案呢?

徐总:我们在新的赛道上利用各个产业公司创新发展的软硬件设备系统打造了一条软件定义硬件的道路。比如:我们基于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打造微网自治,配用电侧率先使用新架构应用,多层级分布式微网的实践,纯直流电力系统实验室,多能互补系统项目的落地,电能路由器的应用,在“一云两网”的基石上全面建设基于能源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的“能源工业互联网”技术等等。

我们通过软件的力量来定义硬件设备与系统,依据客户的需求并结合多变的应用场景通过软件来实现需求,软件不断结合市场趋势与客户需求进行升级迭代,持续满足客户多样的应用场景。系统中硬件本身具备或者通过融合等方式来实现软件可编程,按照软件编程的逻辑执行指令。

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力,重点关注产品与设备系统应用中的物联网技术。它是实现新型配用电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我们已经开发了不少新型传感器、控制器与智能网关产品去适配软件需求,建立了覆盖主流市场云端设备通信协议库。随着高度自治配用电系统规模扩张,我们也在研究基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系列分析处理方法将在我们的软硬件一体化智能配用电系统中应用。

Q

现如今,正泰对智能配用电系统和业务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徐总:正泰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优势,能够将多种绿色能源和智慧电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智慧低碳的服务。建设“风光储充多能互补微电网”,“虚拟电厂应用”如: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停车场出入口光伏、建筑光伏幕墙、垂直轴风力发电系统、BIPV光伏停车棚、充电设施系统、储能系统、光伏智慧路灯等。目前已经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分布式区域综合能源站服务客户,也能够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智慧运维来实现布置在正泰云的综合能效管控系统,产业园区的能效管理系统,在园区实现降低运维费用,集中管控冷热电末端设备,智慧楼宇和智能照明、空气监测等多种智慧控制场景的服务。

在能源与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全面推进“双碳”建设将会给智能配用电产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高端装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多种能源方式互联互济、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正泰始终积极跟随行业热点,创新技术研发,为推动智能配用电的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