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让你了解AIGC,AI是威胁还是助益?

描述

你了解ChatGPT吗?

Do you understand ChatGPT? 

2023年开年,ChatGPT迅速火遍全球,可以称作被载入史册的应用之一。在这半年间,AI市场正飞速变化着……

你了解人工智能吗?为什么说ChatGPT具有里程碑意义呢?

从前,有分析型和功能类的AI,用于快速扫描和分析大量数据并提供建议或直接采取行动;有互动式AI,例如各类对话机器人,可实现操作流程自动化;还有视觉类AI,将生涩的数据转换为生动的图像或提供图像识别解决方案等。

AIGC

   

而在今年掀起全球AI热潮的是——生成式AI。生成式AI也被称作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不同于以往的AI,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生成全新的文字、图片、代码、声音或视频等等。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强化学习的结合。另外,此类生成式AI还具有可延展的特点,这样一来,它的商业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在ChatGPT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半年内,市场上各类围绕ChatGPT的周边产品和其他生成式的AI产品层出不穷。它的出现也引发了全球科技巨头的一场 “军备竞赛”,全球与国内的众多大厂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新AI产品或宣布着自己的AI大模型布局。

谷歌的“PaLM”和“LaMDA”,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华为的“盘古”等等。

市场上也涌现了千百种新的AI产品,在搜索、新媒体、办公、编程、教育等领域都有可应用的产品!

新生成式AI产品!

办公领域

Science & Technology

我们熟悉的微软Office全家桶,嵌入了ChatGPT的新产品叫做Microsoft 365 Copilot。

在输入指令后,Excel Copilot可自行进行数据提取、分析、总结。Word Pilot可快速生成一篇草稿,完成草稿润色,内容总结等操作。还能让 Copilot 给出修改建议,甚至可以根据你所指示的语气,对文稿进行风格调整,严肃的、活泼的或是专业的!PowerPoint Copilot能直接将文稿内容一键转为PPT,也可发送指令调整排版,一键添加动画,还可以在页面下生成对应的演讲稿!

编程领域:

Science & Technology

在编程领域最出名的AI产品——GitHub Copilot。其实早在2021年,被微软收购的GitHub就发布了GitHub Copilot产品,Github Copilot与ChatGPT一样都是基于OpenAI预训练的模型,在几十亿行的公开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了训练,可以将自然语言描述的逻辑转换为代码建议,目前已经支持几十种编程语言。

AIGC

新媒体领域

Science & Technology

在文本方面,大家应该已经见过ChatGPT的写作能力了,它可以生成各种类型的自然语言文本,如文章、对话、摘要、推荐列表等。在写作方面,ChatGPT可以帮助我们生成文章的灵感和大纲,填充文章内容,提高写作效率。除了文本,在新媒体领域,图像、音频、视频也都有相关AI产品。

Midjourney便是目前图像生成AI的当红“选手”,它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AI绘画工具,根据你输入的文字描述指令,Midjourney便可在15秒左右生成一幅图片,无论你是想画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还是想画抽象、漫画、超现实的画面,Midjourney都可以帮你实现。

除了Midjourney,Dall.E2和Stable Diffusion也是很受欢迎的AI绘画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在图像处理界的佼佼者Photoshop也推出了Adobe Firefly,它除了可以生成图像,还可感知图片的内容元素,并根据我们选择的某一部分,再来根据指令修改。

比如你想更换图片中的灯塔造型,便可选中它进行更换,Adobe Firefly会把修改元素完美融入图片中。或你想在这幅图中加入水下城市,选中区域输入指令,Firefly便会为你画出一个水下城市。

在音频方面,也出现了AI音乐制作工具,比如Sondraw,它可以根据你的指令,例如时长、节奏、情绪等来制作音乐和歌曲。

甚至视频也可根据指令生成,Runway则是比较受欢迎的AI视频生成软件。但在视频方面,目前生成作品的质量还有待改进。

生成式AI太强了吧!!

目前,上述提及的各领域AI工具也只是冰山一角,也已出现了Futurepedia这样的AI工具搜索引擎,目前在Futurepedia已经收录了700多个人工智能工具,涵盖了40多个类别。

在AI热潮下,也有公司开始训练自己的专业领域GPT模型,例如彭博(Bloomberg)公司,它开发了拥有500亿参数的专业金融领域的语言模型BloombergGPT。

AI正在改变世界?

你怎么看?

生成式AI的“炸裂”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认为还不至于,AI目前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要知道,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短短3个月间,GPT-3.5到GPT-4的迭代进步神速,GPT-4,不仅能够阅读文字,还能识别图像,并生成文本结果。从该两个模型在各类考试中的表现对比,也可看出3.5代到4代的进阶程度,例如在美国律师资格考试中,GPT-3.5仅超过了10%的考生,而GPT-4超过了90%的考生。

AIGC

ChatGPT-3.5和ChatGPT-4的各项考试成绩对比

未来许多工作会被AI替代吗?如何利用AI支持我们的工作?AI未来会像电影中那样对人类造成威胁吗?这些问题瞬间涌现在脑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懂AI的博世人怎么说?

AI的发展对人类是威胁或助益?

AI一定程度上会给人类造成威胁。

Haoran:

AI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回答。

第一是关于AI的治理,如何防止AI被人恶意使用产生破坏。

首先,深度学习AI模型的性能虽然得到了不断提升,但仍然会在某些人为设计的场景被击溃。例如,通过佩戴特殊设计的眼镜,攻击者可以解锁人脸识别模块,访问他人的手机。在智能驾驶场景,通过设计特殊的图案和形状,攻击者可以制造能够躲避目标识别的障碍物,可误导车辆行驶轨迹。

AIGC

可解锁人脸识别模块的特殊设计的眼睛

其次,随着AI深度生成模型的效果趋向于真实,对于真实样本和生成样本的区分同样成为问题。在如今信息传播范围广和速度快的背景下,伪造的视频、图片和语音会对人类信息的真实度,造成极大威胁。《Nature》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今年7月宣布,除了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文章外,《Nature》不会发表任何生成式AI创作或增强的照片、视频和插图内容。

AIGC

第二是AI本身的发展,AI的能力上限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由于数据量提升带来的模型性能的跃升,AI模型的性能在某些任务上远超了人类的想象。目前GPT模型已经能够支持一部分与写作、翻译等文本工作,并且性能还在不断提升。

以Auto-GPT为例,Auto-GPT是一种自主人工智能,简单的说,Auto-GPT不仅可以根据人类给出的任务目标,自己通过多轮对话,向自己提问来琢磨、验证、决策。收到任务后可以完成从计划制定到实施步骤的拆分,并完成任务。AutoGPT 可以浏览网页、在你的计算机上写入文件、创建和执行代码,以及使用记忆和从自身经验中学习的知识。

开发者也用 Auto-GPT 举出了使用案例,比如用它来浏览网页,并为下个即将到来的节日,创作出独特且原创的食谱,又被命名为 “Chef-GPT”。对此,Chef-GPT 首先会在网页上搜索解决方案,接下来则会将食谱保存到用户的电脑上。

AIGC

从目前的趋势看,人类的部分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与其担忧是否会被替代和威胁,对于不可逆的技术趋势,以更积极的态度了解和使用新一代技术,会帮助个人和社会更好发展。

AI能为人类带来许多益处。

Kiwi:

其实如今AI已经在各行各业为产业发展助力,如消费领域的智能家居、虚拟客服、兴趣推荐,机器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作出理解、处理来提高人类生活的生活品质,电商平台、内容社区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医疗领域的辅助诊断、医学影像分析、健康管理,大大提升了医生的诊治效率;教育领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虚拟课堂;金融行业的风险评估、反欺诈;农业领域的作物精准管理、病虫害预防等等。

而在我们最为熟悉的制造业中,AI则成为了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如生产过程中的全面数字化、制造流程优化、智能质检、设备维护、供应链优化、产品设计等,随着新一代基础大模型带来的升级浪潮,AI的通用能力将大大提升。它能够更好地将大家从重复工作、体力劳动、危险环境作业中解放出来,并产生一些更需要人类发挥特长的新职位,如数据分析员、AI应用工程师、辅助内容编辑、基础设施开发者等。

因此,我们也应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将AI视为一个模块化专家,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当今的AI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推理门槛、知识盲区、可解释性低等,需要人为地调整关键提示词来引导AI的正确输出,将输出信息应用至合适的场景或进行不同模态的转换,甚至对输出内容的伦理进行审核等。

回归到目前,我们的工作也已经受到AI的助力。如日常工作中的高效内容检索,使用AI对长篇文章进行内容总结,或对简单任务提供多个方案;自动化解决方案中的智能缺陷检出,使用AI的通用识别能力替代人工目检任务;辅助原型设计中的头脑风暴,使用不同风格对草图快速渲染,减少设计师的工作量等等。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多多试用AI技术,成为新浪潮的驭浪者~

互动 - 你怎么看?

Interaction

AI对人类社会带来许多益处。

可怕的不是AI,是AI背后的人。

人类部分工作必定受到AI影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