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全面升级迭代,博泰车联网对智能座舱的若干思考和部署

描述

 

2023上海车展,各大主机厂全面转向电动化、智能化,全面智能化升级的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在智能座舱领域,中外Tier1同场PK,产品创新、舱内交互设计不断迭代升级,愈发考验各家Tier1全面综合的开发能力,在此背景下,智能座舱产品如何设计、如何定位、如何脱颖而出成为关键。

近年来,博泰车联网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深度赋能东风岚图、一汽红旗、东风风神、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等客户,业务遍及车联网全产业链,覆盖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运营服务的各个方面。凭借在全产业链的布局,博泰已成为智能座舱垂直一体化业务发展的领军企业。

在智能座舱产品全面升级迭代的背景下,博泰车联网已做好一系列业务部署,推出擎 Core、擎 OS、擎 Map、擎 AI、擎 Cloud、擎 Pay 系列等产品线,将汽车电子、软件、云平台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四种服务整合在一起 ,深度连接互联网和汽车行业。

智能座舱

来源:博泰车联网

佐思汽研对博泰车联网进行了专访,以了解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战略布局及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1. 作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头部供应商之一,博泰车联网在座舱领域有哪些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具备哪些核心优势?如何在智能座舱综合解决方案PK中胜出?

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汽车智能化生态平台型公司,是业内领先的综合型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提供硬件、软件、云端服务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

公司业务覆盖智能座舱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运营服务的各个方面,凭借在全产业链的布局,成为智能座舱垂直一体化业务发展的领军企业。

博泰车联网座舱平台布局覆盖从低端到中端、高端,甚至更高需求的平台,主机厂可以根据车型的配置规划任意选择不同能力的产品。应用低端平台的产品如8寸一体机,收音机多媒体等;中端平台可以选用高通SDM450或者6125平台;高端平台有高通8155、双8155、8295平台可以选;如果需要国产化的平台,我们有MTK8666、MTK8675,芯擎的E04等,基本上可以满足座舱的全功能需求。以最高端的平台为基础,我们可以集成辅助自动驾驶,网关,5G,V-2X,衍生出舱驾一体方案和中央计算平台。

博泰车联网智能座舱平台演进路线

智能座舱

来源:博泰车联网

核心优势:

博泰具备全栈式软硬云一体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面向未来的中央计算平台能力。博泰车联网依托于在软硬件一体化的实力,既能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快速应对主机厂的差异化需求,又可以基于全栈能力提供多样合作模式,依托丰富的量产经验、工程能力以保障产品顺利地交付。

全面综合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能力:

1

创新能力:

拥有众多创新车载智能产品

在行业内拥有领先的研发水平,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行业资源:

拥有优质客户,车型覆盖范围广泛

综合全面的生态资源

与车厂/ICT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3

软硬云全栈技术能力:

目前博泰已掌握软硬云全栈核心技术,并发力高性能中央计算平台:

智能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平台化、微服务化、容器化,结合敏捷开发模式,经历了6代产品,是国内首家实现三屏一云的车联网云平台,具备远程安防功能及语音控制,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NGTP2.0协议,基于SOA架构体系及IDC部署的平台。

智能导航引擎地图平台,融合国内及全球多家地图数据及图商数据,支持GNSS失效状态下(隧道、地下等)的长时间的惯性导航定位。

智能座舱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具备快速响应、高识别率、复杂语义理解能力,抗噪能力强、车载场景功能丰富;博泰在2011年推出全球首个中文自然语言车载语音交互系统。

智能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车载系统支持NXP、MTK、高通等多个硬件平台,逐步实现了平台化、模块化、全场景交互、网联化、智能化等功能,满足前装项目车规级要求,具备大规模量产交付能力。

4

独立第三方,无客户/市场选择限制

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由创始人领导的综合性公司,拥有富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团队

 

 

2. 基于高通8295等高性能座舱SoC,智能座舱功能将十分丰富,博泰车联网的布局和解决方案,重点将部署哪些关键功能项?

博泰8295整车智能化平台,基于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SA8295P),借助超高算力及丰富的接口能力,实现了车内多个ECU功能的融合,包括仪表、座舱、AR-HUD、多媒体影音、后座显示屏、外电子后视镜和车内视频监测等,并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设计预留便捷的硬件扩展能力。

博泰将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部署关键功能项:

集成优势及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多个单元的集成控制,包括AR-HUD、仪表系统、中控娱乐系统、副驾娱乐系统、后排娱乐系统、扶手控制屏、流媒体后视镜、外电子后视镜、舱内视觉感知系统、语音控制系统等,节约众多单独控制器成本, 协助车企实现成本控制;

跨域场景可实现融合引擎:结合跨域融合能力,利用内置NPU建立AI场景引擎,可部署在端侧,及时响应;保护用户隐私及数据安全、根据用户历史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场景,融合智能网关、打通整车网络通讯,能够基于以太网SOA架构实现整车微服务调用,融合ADAS能力,提供L2+级辅助驾驶能力,融合APA自动泊车能力,360°环视等,集成智驾、网关、车控域,扩展为中央计算控制平台;

毫秒级语音交互&视觉AI:建立在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SA8295P)基础上的语音离线全时免唤醒、ASR及NLU,支持离线多分区同时交互,通过在SA8295P上集成视觉AI算法,实现包含DMS、OMS、手势识别、美颜、贴纸以及多模态交互、旅拍及座舱 AR 在内的多项高阶亮点功能场景;

3D视觉交互体验&3A游戏:支持4K屏幕呈现3D沉浸贯穿式桌面、3D车辆、3D音乐等应用,支持多屏3D联动、以及主流3A游戏流畅稳定运行等,借助“应用多开”技术支持应用多屏独立控制。

 

 

3. 目前,整车E/E架构正快速进化,智能座舱正从单域向跨域等方向演进,跨域融合趋势已经明显到来,市场已出现如舱泊一体、舱驾一体、驾舱与车身融合等多种形态座舱跨域产品,对此,博泰车联网的布局思路和进展是怎样的?

在EEA演进、高算力芯片、软件开发能力提升以及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普及等推动下,智能座舱持续集成新的功能,座舱开始从单域向跨域融合方向演进,先将部分域的功能集成到一个高性能计算单元内,再逐渐聚合更多的功能域,最终形成舱驾一体化的中央计算模式。

但要实现真正的舱驾融合,需要让座舱和智驾把自己的整个架构打开,打开以后把各自的服务做好。SOA实现路径中间必经的一步就是要把原来单体的软硬件架构打碎,变成一个个微服务。这一步做完之后,再谈如何去做融合,不仅智舱和智驾两个部分协作的难度会降低不少,而且后期在资源和时间上的投入也会少很多。

而这个事情,需要整个行业标准的推动,甚至需要倒逼一些厂商逐渐将它们的软件架构打开。制定行业标准的目的就是把大家的利益统一起来、协同起来,这样才能逐渐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博泰最新部署和进展:

2023年4月18日,博泰车联网与纵目科技联合宣布,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基于主流的高算力芯片平台共同打造兼具性价比、覆盖主流场景、快速落地以及高市场接受度的“舱驾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该产品基于8155+单J3融合设计, 舱驾共享一套冷却系统;并采用分时复用芯片资源方案,同时满足座舱与智驾系统的算力需求;该产品座舱覆盖HUD、仪表、中控、副驾娱乐等常规功能,支持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智能化功能,同时接入4路AVM,实现实时360°全景影像的拼接与渲染;此外,得益于J3 极致感知融合8155座舱高CPU、NPU算力,行泊系统可实现1R5V12U、3R5V12U以及最高支持5R5V12U的感知融合配置方案,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预计2024年量产。

另外,博泰车联网近日宣布已成功开发首款整车中央计算平台(即Central Computering Module,以下简称CCM),再次引领了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进化升级趋势。这款集成旗舰座舱和高级辅助自动驾驶、车身功能、网关、5G、V2X 整车中央计算平台是下一代智能汽车架构的核心系统之一,助力简化传统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信号矩阵以及功能结构,为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提供整车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平台基础。可以说,博泰CCM的成功开发应用标志着汽车向成为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及相关功能,2026年实现量产。

博泰中央计算平台

智能座舱

来源:博泰车联网

 

 

4. 在车载智能化发展下,多模交互逐渐上车,消费者对于智能座舱场景化需求愈发强烈,博泰车联网在场景化交互、AI智能交互等领域如何布局?有哪些新的设计方向探索可以分享?

智能汽车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硬件载体,将不再是平面交互,主要的交互方式将是以3D空间沉浸式交互为主,同时人工智能的主动式交互也将发挥巨大作用,VR/AR+AI是主要的技术方向。因此除了二维的图形交互外,还需要完善声学交互、空间交互、信息通信以及内容生态的布局。主要体现在几大方面,一是图形交互的方向上大屏、多屏、联屏以及如OLED屏、MINI-LED屏等高端屏为发展趋势;二是对于智能电动车而言,在NVH上有天然的优势,又有足够多的能源供应,且在移动和静止场景中音频服务都是刚需,高算力和新的EE架构将出现声学交互的场景。

汽车人机交互将不可避免地由车内拓展到车外,车辆与人的沟通将包括车内和车外的全场景的自由沟通与交流。我们要讲的逻辑是,如果车自己会说话,它会跟你有更多的交流,它可以跟你聊天、做你的保镖,也可以成为信息收集者,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智能助手,通知你去挪车。今后的车辆也将完全变成一个可交流,有人格,有情感的机器人,带给人们舒适、便捷、愉悦的驾乘体验。

博泰还在探索通过深度集成座舱内饰、先进显示硬件和软件,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智能移动生活空间”体验。比如车辆在自动驾驶时,借助 AR-HUD技术带来沉浸式游戏体验,座舱将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空间;通过将智能表面与水墨风格结合,水墨马奔跑过后留下的残影凝结成水墨形态的座椅操控键;通过智能大灯投影游戏界面的形式为用户带来独特的用车体验。

 

 

5. 博泰车联网如何看待3D引擎、3D HMI、车载游戏、XR/V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不断上车?对此,博泰车联网的策略如何?

科技、智能、情感化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体验,作为人机交互、情感交互的移动载体和重要呈现方式,汽车3D HMI的浪潮已势不可挡。博泰始终坚持Insight 洞察、Innovation 创新、Integration 整合的3I企业DNA,以极致用户体验和创新核心技术的结合作为发展方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智能座舱体验。

随着车机性能和算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2D、静态的画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化体验的需求,博泰3D HMI相比于2D呈现了丰富、可交互、沉浸式的3D视觉效果。目前,博泰已基于高通8155、8295平台推出下一代座舱3D交互系统,核心功能包括:全3D场景的多屏联动、3D与2D界面的融合、时间&空间&天气等3D特效、跨多场景运镜、以及人机共驾&行泊一体的3D场景呈现,让驾乘者能够更加自如掌控车辆,享受更加安全、舒适、愉悦的驾驶体验。

博泰作为汽车行业智能网联领域的从业者,我们主要从汽车领域分享一些博泰对于元宇宙技术的思考。

当自动驾驶时代到来,未来的车内空间,将可以通过车辆的震动、声音、视觉、嗅觉,结合 AR、VR 的技术,为车主提供沉浸式的、更有仪式感的综合体验。

我们畅想下,未来人们驾驶汽车在城市的街道上,透过挡风玻璃可以看到一个数字孪生城市,城市时间轴上的历史、文化、商业、情感等富媒体信息叠加在真实的地理位置之上,汽车将远远超越携带人们从A点到达B点的基本功能属性,成为博物馆的窗口,旅游与探索的向导,生活、情感、社交平台,带领人们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元宇宙和汽车在结合的过程中,还会给用户运营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围绕数字藏品或者IP属性做相关的用户运营。同时也催生了元宇宙社交,以VR设备为入口,在虚拟世界内玩转车友社交,比如参与到车主活动、新车发布会、甚至虚拟试驾等。足不出户,实现车主之间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社交体验(VR飞盘,VR露营,VR电影...等等)

此外,博泰车联网推出的车载游戏产品搭载某新能源车型亮相上海车展。用户可以在车内轻松体验本地小游戏以及拳皇等等热度和口碑双爆表的云游戏,尽享车内闲暇时光。

作为一家专注于车联网领域的企业,博泰车联网非常重视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认为,3D引擎、3D HMI、车载游戏、XR/V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逐步上车,将为车联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用车体验。

近期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这将开启比2007年iPhone发布后更伟大的时代,人类正式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到2027年,最迟2030年,数字座舱届时会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2024年,Vision Pro有可能代替电视、电脑这些固定场景的显示设备,并用两到三年实现应用生态的繁荣。与Vision Pro类似,苹果汽车注定承担起移动空间计算的使命,成为手机之后的增长主力。人类最大的移动空间,最大的移动能源,最有可能变成机器人的,就是汽车。未来不是人戴着眼镜坐在车里,而是车就是一个容纳人的移动空间计算平台,完全颠覆用户体验。将Vision Pro放大二十倍,就是苹果汽车的雏形,也是苹果汽车的野心(除了自动驾驶以外的部分)。

如果智能汽车再结合:车辆内外色彩显示、内外影音的变化;脑机接口;星链通讯;英伟达、高通的超级计算能力;ChatGPT超级人工智能;马斯克人形机器人与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等等,那将是真正的智能座舱的终极时代。

针对这些新兴技术,博泰车联网的策略是积极探索和应用。我们将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基于新兴技术的智能座舱产品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行业内外的合作,共同推动新兴技术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6. 在国产座舱SoC方面,博泰是否有相适配的产品?

作为国内智能座舱垂直一体化业务发展的领军企业,博泰正积极推动国产化芯片上车的进程。基于国内某ICT企业的***及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方案已经顺利量产并搭载在吉利几何G6/M6,基于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其他国产化芯片的智能座舱平台也均在研发中。

博泰与芯擎科技基于“龍鹰一号”打造的智能座舱产品,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搭载国内某大型车企新车型量产。

7. 面向制造,博泰车联网在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具备哪些竞争优势?

研发方面:

博泰车联网注重技术的研发投入,成立14年已累计投入近二十亿元研发资金。2019-2021年度,博泰车联网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6%、29%及24%,管理级研发人员占比82.5%。

截至目前,博泰车联网共申请知识产权6525项,包括专利5572件、商标834件、软著119件,其中发明专利4604件,占专利比重83%;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1233项,拥有注册商标649件,软件著作权119项。

生产制造方面:

博泰厦门智能智造工厂是博泰车联网的自主研发基地,是继南京、武汉、深圳、沈阳、大连、长春6大研发中心之后的重要布局。拥有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全流程实验室管理体系,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完善的资质认证以及流程管理体系,是集研发、工艺流程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保证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工厂。

以厦门智造基地为模板,博泰在柳州以及瑞安布局的智能网联产业智造基地也在同步建设中,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规划,未来将导入更多的智能汽车零配件生产线。具备如下优势:

1

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能力

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高效协同与集成

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高效赋能生产制造

全工业4.0的柔性流水线

2

全流程实验室管理体系

拥有众多行业领先的标准化检测设备

具备完整的,包括环境、材料、电性能、EMC等车载硬件设备的测试验证能力

可以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项目提供硬件测试验证认可的解决方案,保证产品交付质量,提升客户体验

3

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基于质量管理、交付管理、成本管理的全流程运作体系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快速供应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建立了以计划、采购、制造、质量、工艺、物流为核心业务的扁平化生产组织,高效柔性的保障市场要货需求

4

完善的资质认证以及流程管理体系

拥有全套的全国互联网地图资质,全网ICP资质,全网呼叫中心运营服务资质,同时还获得了ISO/IEC 20000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6262 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CMMI DEV/3级认证,SRRC认证,CQC认证等行业资质认证,厦门智能制造工厂更通过ANSI/ESD S20.20防静电国际标准认证,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ECQ QC 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认证。

 

8. 博泰智能座舱产品已在多家车企实现量产落地,能否分享几个关于智能座舱量产案例?

东风岚图:

博泰的8155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应用于东风岚图的量产车型FREE、梦想家,同时也已供货岚图FREE的海外版本。早在2021年7月,博泰车联网通过赋能东风岚图FREE,为其专门打造了专属的智能座舱产品,同时这也是博泰提供完整硬软云解决方案的智能座舱产品之一。包括了:全球首创的一体式可升降三联屏、用户体验领先的智能语音引擎、多模交互的HMI设计、个性化定制的虚拟智能助手等。

2022年4月,岚图梦想家搭载了博泰车联网全新设计的智能座舱,基于骁龙8155车载芯片平台获得前所未有的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为用户带来超越同级的智能座舱体验。

2022年12月,博泰为岚图FREE海外版提供了完整的座舱硬件+软件+云平台+APP+生态的完整一体化出海方案,包括海外CP集成、本地化适配、数据合规等,成功助力岚图进行海外市场布局。

哪吒U-II:  2022年10月,哪吒U-II搭载博泰车联网提供的8155智能座舱平台上市。  吉利几何:  博泰已与吉利汽车的几何G6、几何M6车型展开合作并于2022年11月量产,搭载了基于某ICT企业国产化芯片及Harmony OS操作系统开发的智能座舱。基于双方的深度合作,仅仅使用了8个月项目周期,博泰第一次以Tier1的身份,将吉利G6/M6智能座舱项目推向市场,已建立Harmony平台化座舱研发能力,成本低、投入少、质量优、体验好,能够协同OEM整车研发快速推进到市场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