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01
研究背景
随时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大量设备需要接入无线网络,以提供各种先进无线业务,如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医疗和智慧农业等。据预计到2025年,无线设备的数量将超过416亿,到2030年将达到千亿数量级。因此,3GPP将大规模物联网作为5G三大应用场景之一。然而,大量设备分布在森林、海洋、山陵和沙漠等偏远地区,目前并无有效无线覆盖。因此,亟需研究以卫星作为接入点的卫星物联网,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助力万物智联。
02
研究内容
本综述旨在总结卫星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首先,给出卫星物联网的网络架构,重点揭示了物联网业务的特点和需求。然后,分析了卫星物联网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包括巨连接、广覆盖、高移动、低功耗、低时延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解决方案,特别是从接入和传输角度给出有效方案。最后,详细探讨了卫星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03
卫星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业务特点
图1 低轨卫星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如图1所示,卫星物联网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物联网设备、信关站、接入网和核心网。物联网设备主要是各类传感器、摄像机和控制器等。信关站建立与卫星之间的馈电链路,进而实现与地面网络的互联互通。卫星物联网的接入网一般由低轨卫星构成。低轨卫星轨道低,传输损耗和时延低,可以满足大多数物联网业务需求。卫星物联网的核心网可以由高轨卫星组成,高轨卫星具有较强处理能力,并且容易通过星间链路实现全球覆盖。对于简易卫星物联网,也可以直接通过信关站接入地面核心网。
卫星物联网主要用于偏远地区物联服务,其与传统面向人类通信的通信业务不同。卫星物联网的业务有如下特点:
偶发性:卫星物联网业务由事件驱动,每个时隙只有10%~15%的设备有数据需要发送。 小数据:卫星物联网业务数据量较小,一次只有几十至上百比特。 大流量:由于物联网设备数量极其庞大,这些设备将产生海量数据包。
异构性:卫星物联网覆盖区域广、业务类型众多,具有差异化极大的服务质量要求。
04
卫星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卫星物联网是一类新型无线网络,与地面网络具有较大差异,在设计中存在如下挑战性问题:
巨连接:卫星物联网需要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由于无线资源的有限性,传统正交接入策略无法满足大规模设备接入要求。 广覆盖:卫星物联网的地面设备分布在极广区域,并且这些区域无线传播环境差异极大,传统多波束技术很难实现有效无线覆盖。 高移动:低轨卫星以极高速率移动,这一方面造成信道快速变化,很难获得精确信道状态信息,另一方面使得一颗卫星的服务时间很短,需要有效的移动性管理。 低功耗:卫星物联网收发两端都具有有限能量供应。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低功耗技术实现高移动远距离情况下的可靠通信。
低时延:尽管采用低轨卫星作为接入点,卫星物联网仍具有较大传输时延。进一步,如果采用传统基于授权的接入策略,4次握手将导致极大的接入时延。
05
可行解决方案
针对卫星物联网的特点和需求,我们需要设计有效方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满足各种服务质量要求。由于接入和传输是卫星物联网空口的核心技术,本综述重点给出新型解决方案。 一、接入技术:传统卫星网络采用如图2(a)所示的基于授权的随机接入技术。在大连接情况下,基于授权的随机接入技术具有接入时延高和失败概率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如图2(b)所示的免授权的随机接入协议。所有激活设备在发送前导序列后,无需获得卫星授权,直接发射数据信号,满足了大规模设备的低时延接入要求。
图2(a)基于授权的随机接入;(b)免授权随机接入 二、 传输技术:传统卫星网络采用如图3(a)所示的基于四色复用的多波束正交传输技术。在海量数据包传输情况下,基于四色复用的多波束正交传输技术具有频谱效率低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如图3(b)所示的全频谱复用的多波束技术,并且每个波束支持多个数据流的传输,即非正交传输,从而满足海量数据包的传输需求。
图3(a)基于四色复用的多波束正交传输;(b)全频率复用的多波束非正交传输
06
未来发展趋势
卫星物联网在不断演进中,具有如下发展趋势:
星地融合: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各有优势和特点,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低轨合作:低轨卫星移动速度快,单星覆盖能力弱,只有大量低轨卫星合作,组成低轨卫星星座,才能提供可靠的卫星物联网服务。 高低轨协同:低轨卫星传输时延小,但是服务时间短,高轨卫星传输时延大,但是服务时间长。高低轨协同可以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卫星物联网与深空通信网络融合:卫星物联网和深空通信网络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扩大卫星网络的服务范围,从地球向更大深空范围扩展。
作者贡献
所有作者联合设计论文研究架构,陈晓明负责实验仿真和论文撰写,徐兆斌和尚琳修改论文。
利益冲突声明
陈晓明是FITEE期刊通讯专家,未参与该文同行评审过程。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引用信息
Chen XM, Xu ZB, Shang L, 2023. Satellite Internet of Things: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Front Inform Technol Electron Eng, early access. https://doi.org/10.1631/FITEE.2200648
作者简介
陈晓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5G/6G关键技术、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无线人工智能。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德国贝塞尔研究奖。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编委。
徐兆斌,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卫星总体设计、软件无线电、卫星通信、星群通信及组网、高精度星间测量及导航。
尚琳,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多媒体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导航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研究方向包括卫星通信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通信导航一体化和空间信息网络。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