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CCD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解析

描述

  无论是CCD还是CMOS,它们都采用传感器作为捕捉图像的基本手段,CCD/CMOS传感器的核心是照相二极管(光电二极管),二极管在接受光后可以产生输出电流,同时电流的强度和光的强度。但是在外围的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不一样,前者的传感器,除了光敏二极管包括一个用于控制相邻电荷的存储单元外,光敏二极管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换句话说,CCD传感器的有效感光面积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接收到强光信号,

相应的输出信号更清晰。

  而且CMOS传感器的结构比较复杂,除了在光敏二极管的核心位置外,还包括放大器和模转换电路,将每个像点组成一个感光二极管和三个晶体管,而感光二极管占据的面积只是整个元件的一小部分,

导致CMOS传感器的开度率远低于CCD(开孔率:有效光敏面积与传感器面积之比)。

  在这种情况下,CMOS传感器可以捕获的光信号明显小于CCD元件,灵敏度较低。在输出端反射时,CMOS传感器捕捉的图像内容比CCD传感器更丰富,丢失了一些图像细节和明显的噪点,这是早期CMOS传感器只能使用低的地方的一个很大原因。

  CCD

  CMOS开孔率低造成的另一个麻烦是它无法与CCD像素密度相提并论,因为随着密度的增加,传感器区域的比例会变窄,而CMOS开口率过低,一个微小的有效感光区域,会丢失一些图像细节是严重的。因此在传感器尺寸相同的前提下,CCD的像素尺寸始终高于同期的CMOS传感器,这也是CMOS长期未能进入主流数码相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传感器都有一个图像传感器的图像点,因为传感器只能感知光线的强度,无法捕捉到颜色信息,所以必须覆盖在传感器上的滤色片。对此,不同的传感器厂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常见的方式是覆盖RGB,红、绿、蓝滤光片在1:2:1的组成下由四个点组成一个彩色像素(即红色和蓝色滤光片分别覆盖一个图像点,其余两个图像点覆盖绿色滤光片),取这个比例是人眼对绿色非常敏感的原因。而索尼的四色CCD技术将其中的绿滤光片中的翡翠绿(翡翠英文,一些媒体称为E通道),从而形成新的R、G、B、E四种配色方案。无论采用哪种技术,重要的是要提前明确构成彩色像素的四个像素。

  CCD

  光敏元件接收到光后产生相应的电流,电流大小对应于光强度,因此模拟光敏元件的直接输出。在CCD传感器中,

  每个传感器无需进一步处理,而是将其直接输出到下一个传感器,存储单元的传感器结合元件产生的模拟信号再输出到第三个传感器,依此类推,直到与最后一个传感器信号组合形成统一的输出。由于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太弱,不能直接进行模数转换工作,所以输出数据在放大处理时必须统一——这个任务是由CCD传感器完成的,放大器对放大器进行处理后,每个图像点的幅值信号强度也都增加了;但由于CCD本身不能将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还需要专门的模数转换芯片进行处理,最终输出以二进制数字图像矩阵的形式提供给专用DSP芯片。

  对于CMOS传感器,上述工作流程完全不适用。每个传感器的CMOS传感器直接集成放大器和模数转换逻辑,当光敏二极管发光时,产生模拟信号,信号首先被放大器放大到传感器上,然后直接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换言之,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都能产生最终的数字输出,合并后的数字信号直接由DSP芯片处理——问题正在发生,属于CMOS传感器放大器的模拟器,无法保证每个放大点都保持严格,放大后的图像数据不能代表物体拍摄的外观——体现在最终输出结果中,

在噪声很大的情况下,图像质量明显低于CCD传感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