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技术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问题,起因是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压控电流源模型”比“流控电流源模型”更好的说法,其论证依据是这样的:
首先,通过“流控电流源模型”获得基极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表达式,即 Av=R C /RE (该式说明,电压放大系数是集电极电阻与发射极电阻的比值)。
读过铃木雅臣的《晶体管电路设计》一书的粉丝应该见过此式,看过《三极管应用分析精粹:从单管放大到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下简称“三极管”或“原书”)的粉丝也对该式不陌生,只不过其中还给出了简单的 推导过程 ( 有分教 )。
然后,论证者将发射极电阻RE短接(即R E =0),根据上式可得该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应该为 无穷大 ,而实际电路是不可能的,算是初步揭开“流控电流源模型”不太好的序幕。
之后, 再使用“压控电流源模型”,认为三极管发射极其实串联了一个小电阻re (如何“由模型获得串联小电阻”的结论没看懂),所以实际的电压放大系数为 Av=R C /re ,而根据该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接近,由此得出“压控电流源模型”更好或更接近物理本质。
大家觉得这个论证过程怎么样?
这个论证过程的主要漏洞在于第2步: 将发射极电阻RE短路后,就可以根据公式获得相应的电压放大系数为无穷大? 这个公式本身并没错,但是请注意它的来源,看看《三极管》是如何获得该公式的,如下图所示( 原书P189 ):
发现了没有?从“原始公式”到“简化后的公式”的重要前提之一是: (1+β)RE远远大于 rbe 。当你将发射极电阻RE设置为0时,(1+β)RE就是0, 此时rbe是不能忽略的 ,相应的公式应该为:
那么rbe是什么呢?如下图所示( 原书P84 ):
我们将rbe代入(忽略r bb’ ),即可进一步得到:
看到没有? 结果与前述论证的结论一致 ,所以咱姑且不讨论“压控电流源模型”是否比“流控电流源模型”更好,或更接近物理本质,但这种论证方式肯定不太严谨!
《晶体管电路设计》中的公式Av=R C /RE是通过直观简洁的方式获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忽略一些参数不会影响使用),但如果不去理解这个公式的局限性,并且无论做什么电路分析都直接套用,就会产生类似这种不太美丽的结论,所以俺在前言中提到的“ 过多抛却理论也不利于系统深入地理解三极管及其应用 ”就是这个意思。
类似的,有些人认为“三极管是压控元器件(而不是流控元器件)”。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