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市场已经触底! 大摩:半导体业将在Q4迎来上升循环

描述

中芯国际:市场已经触底!

6月28日下午,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召开了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会并对所有议案投出赞成票。

业绩回顾与展望

在股东大会上,中芯国际介绍了公司的市场和运营情况,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行业整体处于底部,手机和消费电子产业链库存依然高企,市场对已有的旧产品尤其是量大价低的标准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工业和汽车领域相对稳健,但在体量上尚不足支撑整个产业增长。

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博士表示,按照公司一季度已披露业绩和二季度的业绩指引的中位来看,上半年公司营收预计为30亿美元左右,公司2023全年的指引是销售收入同比降幅为低十位数,这也意味着公司今年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在65亿美元左右,毛利率预计在20%左右,全年折旧较2022年预计增长超2成,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预计大致持平。

生产与运营情况

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中芯国际表示将继续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加强与终端市场的对话;全力配合新产品的推出,做好产线长短脚调整配套,迎接下一轮的增长周期。

在回答现场股东提出人才相关问题时,中芯国际董事长高永岗博士指出,公司目前2万多名员工中,有1万多名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内人才积累最多的晶圆代工厂。另外,作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晶圆代工厂,公司提供的平台和薪酬水平在国内人才市场颇具竞争力。

“从整体指标来看,我们去年的人才流失率是比较低的,今年应该也是个位数,我们允许行业内正常的人才流动发生,但是关键重要人才我们是能留得住的,而且这些人也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奋斗,”高永岗博士如是说。

在新厂的人力部署方面,高永岗博士解释称,公司计划用2万多名老员工去带出三至五千名新员工,同时用老厂带新厂的方式,组织天津、深圳厂的新员工到北京老厂集中培训,然后再回到新厂投入到建厂和未来的生产运营中。

大摩:半导体业将在Q4迎来上升循环

2023年的半导体业,正在一片质疑声中驶向复苏。

摩根士丹利证券(大摩)发布大中华半导体报告指出,目前产业已在U型复苏的底部,今年第四季度(Q4)有望开启下一个上升循环,主要是受惠于两大长期驱动力,一是科技通货紧缩,一是人工智能(AI)带动半导体需求。

报告指出,虽然下半年复苏疲弱已是市场共识,但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供应)削减,下半年将很快耗尽库存。 依历史经验,半导体库存天数减少,是股价上扬的强烈信号。

报告指出,推动半导体需求有两大驱动力,一是科技通缩,即价格弹性,电视及智能手机降价将刺激需求; 一是科技扩散,例如AI。 未来需求比供应更难以预测,形成投资阻力,但大摩对于AI带动的长期半导体增长很有信心。

目前,已可见到长期周期复苏,大摩将大中华半导体的整体产业评等提升到“有吸引力”,建议投资人不要只注意2023年的下滑趋势,而要放眼于2024年的上升周期。 除了少数受结构性问题干扰的公司以外,大多数亚太半导体公司明年的营收有望年增长10%或以上,营业利益率同步改善。

大摩以明年预估获利来估算,晶圆代工业有望享有2.2倍的股价净值比、14%的股东权益报酬率(ROE); IC设计业则是34倍的市盈率、76%的每股税后纯益(EPS)成长率。

过去两周来,大摩看到AI用GPU及AI特殊应用IC(ASIC)的急单,上修相关台厂的获利预估,重申对于台积电、世芯-KY、创意、京元电子“优于大盘”的投资评等,首选台积电。 大摩对信骅从劣于大盘调升到“中性”,因CPU服务器的云端资本支出虽然疲弱,但只是周期性现象,而非结构因素。

大摩同时调升半导体后段制造商评价,将日月光投控从“中性”调高到“优于大盘”,重申对联电及智原的“优于大盘”评等,且调升目标价,联电从53元新台币调到55元,智原从215元调到268元。 在智能手机方面,大摩建议精选持股,以参与智能手机半导体族群触底。

不过,大摩对联发科、硅力-KY及世界先进则评为“劣于大盘”,持续面临来自于高通、德仪的结构性竞争,Q3财报可能不如预期。

SIA:全球芯片销售连续3个月增长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6日表示,全球5月芯片销售比去年同期下滑21.1%,降至407亿美元,但环比增长了1.7%,为连续第3个月增长,成为芯片业景气触底的最新迹象。

SIA执行长纽佛表示,尽管半导体市场相较于2022年仍显疲软,但全球半导体销售在5月连续3个月月比上扬,引发景气有望在下半年回升的乐观期望。 这项数据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汇编,为3个月移动均值。

而且,5月所有地区的半导体销售环比都在增长,中国大陆增加3.9%,欧洲攀升2%,亚太/其它地区增长1.3%,日本攀增0.4%,美洲也微增0.1%。 以年比来看,欧洲上扬5.9%,日本下滑5.5%,美洲减少22.6%,亚太/其它地区减退23%,中国大陆锐减29.5%。SIA运用WSTS的预测数据预估,今年全球芯片销售将下滑10.3%,但明年将增长11.9%。

芯片业驶向复苏

瑞信证券指出,半导体景气复苏之余,仍面临终端需求疲软和通膨等因素干扰,可说是踩着煞车驶向复苏,行情反弹至今,后市仍有上行空间。

瑞信表示,各半导体次产业景气走势与相关业者预期相符,率先衰退的领域可望先行复苏。 其中,驱动IC低点落在去年第四季度,个人电脑和非苹IC设计谷底应会落在今年首季,云端及服务器零组件则将自今年第二季度初开始落底,以台积电为主的晶圆代工也将自第二季度起止稳,存储器景气也可望于随后跟上。

就多数IC设计业者来看,营收由高点滑落三至五成后,已降至相对低点,之后迎来传统旺季,有助铺展未来两季营运的复苏之路。

瑞信预期,泛消费性IC设计业者营运可望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有所增长; 然而,目前芯片库存水位仍高,且总体经济景气尚在后周期循环,终端需求低迷,抑制业者提前建立库存需求,使初期的复苏力道将相对温和。

就各应用来看,随超大型规模企业持续调整库存,云端相关组件如内存、载板、IC设计等需求有限,需求滑落程度较服务器ODM严峻; 供应给主流产品的ABF已不再紧俏; 内存价格仍低,美光、南亚科等相关业者毛利率持续承压。

服务器ODM出货修正程度有限,今年以来云端需求仅增长5%-10%,显示库存变化对相关供应链的影响程度高于需求修正的冲击。

就半导体价格来看,晶圆代工和后端供应链价格目前维持稳定,IC设计受晶圆代工价格影响,但已通过控制营运费用维持毛利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