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无线通信是指电磁波经过空间传播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也被称为无线电通信。无论是采用何种的无线接入技术,都会涉及到4个重要的参数:
第一、频段
无线通信使用的是电磁波,既然是波,那就有频率,通过将电磁波的频率划分为不同的 “段”,即是频段。
对频段下一个定义
频段:是指一个连续电磁波的频率范围
可以通俗的把频段理解为,两个地方之间的高速公路。
案例:
通常无线路由器都会有两个频段:2.4GHz和5GHz。即两条不同的路,好比汽车在高速公路,地铁在地下轨道,各有千秋。
波长=波速 * 周期=波速/频率,所以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为什么2.4GHz穿墙能力强,5GHz传输快?
正是由于2.4GHz的频率较低,所以波长更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家电、无线等设备多数使用的2.4G频段,无线环境更加拥挤,干扰较大,而5GHz的频宽较宽,设备较少,从而干扰也少。
两个常用频段对比
第二、信道
上面我们知道了划分频段,信道就是在频段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划分。
为什么需要再划分呢?
目的是为了避免很多个设备之间的竞争,在Wi-Fi频段被划分为14个信道
既然是避免冲突,为什么不多划分很多信道呢?
首先,信道越多,那每个信道的宽度就很窄了,信道里边终端的冲突概率就变得更大了,如果想要避免或是减少冲突,那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监测冲突,有问题的情况下,还需要重发数据包,那么速度肯定也提不上去。
路就那么点宽,你要分100个车道,那每个车道就窄得不得了了,不说速度如何,硬件要实现可用都要困难好多了。
想想一个路由器是接入几十、上百个终端s设备,这个其实是把所在信道的频率范围再细分进行复用。因为频率的范围不能分太细,分太细,信道内的终端发送信号时冲突的概率就变大了,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来检测冲突、进行重发,速度自然就上不去了。
Wifi的2.4GHz和5GHz指的是频率,其中的区别就是频率的不同,因为波长和频率是成反比的,所以2.4GHz的波长比较长,5GHz的波长比较短。
第三、信道带宽
一个信道中最大频率与最小频率的差,就叫做信道带宽,这个值体现了信道覆盖的频率范围的大小。
在Wi-Fi中,每个信道的带宽是22MHz。但是,实际使用中,有效的带宽是20MHz,其中有2MHz是隔离频带,起保护作用。
20MHz信道带宽对应的是65M带宽 ,它的特性是穿透性好、传输的距离远(100米左右)。
40MHz信道带宽对应的是150M带宽 ,它的穿透性差、传输的距离较近 (50米左右)。
很多路由器,可以开启信道的自动切换功能:
信号强度的其绝对值越小,说明信号越强。你也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中其他信号使用的信道和强度,选一个没有使用的信道、或者周围弱信号使用的信道。提升路由器的使用效率
第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在这里指的是数据传输的快慢,单位是比特/秒。影响它因素很多,主要是信道带宽和频率。带宽越大,传输速率越大。频率越高,传输速率越高。
另外,还有一些另外的技术来提供传输速率,例如正交频分复用、MIMO等。具体的方式我们现在不用了解。
传输速度的单位是每秒比特(bit/s)或每秒字节(Byte/s)。
有点像称重里面的公斤与斤、公里与里,这样的换算关系。
1字节=8比特,也就是1:8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2M是指每秒2兆比特(即2Mbit/s),
而在计算机等用户终端上显示的通常是每秒字节数(Byte/s)。
2M对应每秒256k字节,扣除用于控制连接所占用的字节,用户电脑显示的就不到256k字节(256kB)。这就好比用户购买的是“里”,但电脑显示的是“公里”。
第五:波特率
在电子通信领域,波特(Baud)即调制速率,指的是有效数据讯号调制载波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变化的次数。
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的码元符号的个数,它是对符号传输速率的一种度量,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示,波特率即指一个单位时间内传输符号的个数。波特(Baud,单位符号:Bd)这一单位是以法国电讯工程师埃米尔·博多(法语:Émile Baudot)(1845-1903)的姓氏来命名的,他是数位通讯的先驱之一,是电传与博多式电报机的发明人。
第六:串口波特率
在电子通信领域,比特、波特等都是我们常提到的概念,随之衍生出来的就是比特率和波特率, 这些在通信网络的学习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频谱带宽又是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概念,它与比特率和波特率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接下来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什么是比特率和波特率?
宽带网络里面提及的千兆即1000Mbit/s,一般描述的是我们家网络端口每秒最大可接收0、1比特(bit)的数量,即每秒可接收1000x106个比特。显而易见,比特率越高,每秒传送的比特数量就越多。比特数量多,意味着单位时间获取的信息就多,网速自然就越快。
总的来说,比特率是每秒钟传送的比特数量,又称为传信率。比特率基本单位为bit/s或bps,全称为bit per second。如果每秒钟内传送的比特数量较多,比特率单位可换算为Kbit/s、Mbit/s、Gbit/s。此处的K、M、G分别代表1000(103)、1000000(106)、1000000000(109)。
与比特率非常容易混淆的是波特率。波特率定义是:每秒钟传送的符号(码元)数量,又称为传码率,单位是波特(Baud、B,即symbol/s)。在通信系统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称为码元,也称为符号(symbol)。
实际上波特(Baud)已经是表示速率了,可别把波特率翻译成Baud Rate,用Baud表示即可,Rate是多余的。但是,中文已习惯叫波特率,所以还是用“波特率”的称呼表示“波特”。
我们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加深一下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通信系统有点像我们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我们可以把通信系统中码元类比为公共交通车辆,例如公交车、地铁、的士……。通信系统所传输的比特数量类比为出行的人,则比特率为出行人口流动速度,波特率就是发车率。
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什么关系呢?
要讨论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需要先了解码元与比特的关系。就像刚才的例子中提及的公交车、地铁、的士可以搭乘不同数量的出行人员一样,不同码元也可以用不同位数的比特表示。码元所需要的比特位数,由码元支持的状态数量确定。
下面是2、4、8种状态的码元与比特位数关系表:
由此可得出,假设码元状态为N,则此码元所需要的比特位数如下:
画图表示码元、比特的传输关系如下:
从图很容易推出,已知波特率Rs、码元状态总数量N后,对应比特率Rb关系如下:
如果已知的是比特率Rb、码元状态总数量N,则对应波特率Rs关系如下:
上述比特率与波特率公式仅是考虑信息净荷,不考虑信号调制、也不考虑纠错编码等其它因素的公式。当考虑码元多路传输时,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会变成怎么样了呢?
例如我们采用偏振多路复用(PDM,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调制待传输的码元,则可以实现同时双路传输,使得信号的比特率提升了一倍。
偏振即利用光的偏振维度,在同一波长信道中,通过光的两个相互正交偏振态,同时传输两路独立数据信息,等于实现了双通道传输,因此可使得信号的比特率提升了一倍。
显然加入多路复用技术后,比特率Rb和波特率Rs关系变为:
当再考虑信息纠错编码时,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又会变成怎么样了呢?
加上信息纠错编码等因素,则实际比特率也会根据纠错编码开销的比率增加。例如在200G光网络系统中,采用16QAM调制方法,编码纠错方法采用编码开销为20%的SD-FEC,波特率为32GB,
实际比特率为258.48Gbit/s。
比特率、波特率、频谱带宽是什么关系呢?
频谱带宽其实是通信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信号的波特率越高,在通信信道中传输此信号时,占用的通信信道频谱带宽就越大。就好比,在运输系统中,车型越大,行车占用的道路宽度就越大。
受硬件芯片处理速度的限制,为提升比特率,可通过提升波特率以及单个码元比特位数,进而提升比特率。此外,通信系统还要求设备芯片波特率≥信号波特率 ,通常芯片波特率有45GB、 69GB、 96GB、 128GB。如果所设计的信号波特率大于设备芯片波特率,则说明此信号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没芯片可以支持此信号的产生。
同时根据香农定理和经验,信号所需的频谱宽度数值应大于信号波特率的1.2倍,才能保证信号可以被高质量传输。在不考虑其它影响传输的因素,我们可以根据香农定理和经验,粗略算出波特率与所需频谱带宽的关系。
例如:某200G光网络中,采用27%的FEC和8QAM调制技术,信号比特率约为219Gbit/s,则信号波特率和频率关系如下:
加上余量考虑,此时,推荐采用62.5GHz的频谱带宽,而不是50GHz的频谱带宽传输信号。
总结
比特率、波特率、频谱带宽是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指标。
波特率越高,比特率越高,所占用的信道频谱带宽也越大。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