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OUT了?为何微信与支付宝竞逐刷掌支付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刷掌支付,未来已来!在这个快节奏、数字化的时代,支付方式的革新与升级成了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大家还沉浸在人脸支付带来的便捷时,微信、支付宝等科技巨头已纷纷进军刷掌支付赛道,将支付体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微信与支付宝技术路线高度一致?
 
其实,早在2021年微信支付就已经推出了刷掌支付方案,并获得了“扫描设备和支付设备”专利授权。该项专利采用了双摄像头,掌纹+静脉的生物识别组合方案,实现对消费者身份的二次核对。通过结合掌纹和静脉等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无接触式的身份认证,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具体而言,这项创新技术通过双摄像头同时捕捉用户手掌上的掌纹和静脉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相较于单一的掌纹信息识别,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引入了更多的生物特征数据,从而提供更可靠和精确的身份验证。消费者只需简单一刷,便可完成快速、安全的支付,免去繁琐的密码输入和手机丢失的顾虑。目前,微信支付的刷掌功能已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深圳大学校园开始试点。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另一巨头,支付宝在掌纹支付方面积极布局,并申请了多项多项与掌纹静脉识别设备、掌纹识别装置相关的专利。

 
同时,支付宝还申请了掌纹图像生成模型的训练方法及系统等专利。该专利涉及了掌纹图像的生成和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地提取和分析掌纹图像,并将其应用于身份识别和支付验证场景中。
 
从专利申请的角度来看,支付宝和微信都涵盖了掌纹和静脉识别技术,并且这两种生物特征的结合被广泛认为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现阶段支付宝的刷掌支付功能并未落地试点,但可以推测支付宝的刷掌支付技术路线,可能与微信的掌纹+静脉识别路线一致。
 
刷脸支付并尚未大量普及,为何又开始“卷”刷掌支付
 
从现阶段的支付方式来看,刷脸支付并没有过时之说,仍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的支付方式。而各大厂商开始发展刷掌支付可能是考虑到了准确性、安全性和隐私性等方面的因素。
 
无论是刷掌还是刷脸,均是通过分析和匹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确定用户的身份,并与事先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比对,以完成支付交易。不同的是,掌纹作为生物特征具有相对较高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比一直表露在外的面部特征更难被伪造或冒用,并且刷掌支付利用掌纹和静脉信息进行识别,这些特征都是难以复制和伪造的,可以提供准确是识别精度和更高的支付安全性。
 
另一方面,刷脸支付可能引发担忧的原因之一是面部特相对容易被他人获取和追踪,从而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行为监测。
 
当然,无论是刷脸支付还是刷掌支付,服务提供商都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这包括加密存储生物特征信息、建立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等。但相比之下,藏匿于手心的掌纹、静脉信息更加隐蔽,隐私安全性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刷脸支付和刷掌支付并非互斥关系,而是多种支付方式的补充和选择。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用户对支付安全和隐私的关注,刷掌支付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普及。
 
结语
 
总之,刷掌支付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要实现从“新奇”到“常态”的转变,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包括不断改进技术算法和硬件设备,提升支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扩大应用场景和覆盖范围,并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刷掌支付技术才能从一种新奇的支付方式逐渐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支付方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