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
1
常见液晶品类别
当前的市面上常见液晶显示的规格种类非常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消费类显示屏、工业显示屏、车载显示屏、军工显示等。
液晶显示屏在不同领域所需要求都不同的,按照要求严格度来划分,分别是:消费<工业<医疗<车载<军用<航天;
可见车载液晶显示屏仅次于军用和航天级别,对液晶显示屏工艺、材料和环境适应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军用和航天的显示屏其在生产数量上,远没有车载屏多,显示屏领域还是车载屏更具有代表性。
下面我们主要从产品信赖性、结构、零部件选型、光学规格等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车规级显示屏与消费级显示屏(手机为例)的区别。
2
信赖性测试条件的差异
无论是消费品和车载品,信赖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信赖性测试,才能验证产品是否有较优的质量水平,确保客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二者共通的环境类测试项目主要有:高温存储、低温存储、冷热冲击、高温动作、低温动作、高温高湿;机械类测试有:振动测试、ESD测试;规格如下图所示:
因为消费品与车载产品的使用环境不同,车载屏的使用环境更为严苛一些,所以在环境类相关测试项目中,车载屏的要求更为严格;而静电测试,因消费品一般与人体接触时间较长,所以ESD测试的次数也偏多。
消费品和车载也有各自独有的信赖性测试项目;如消费品还有人工汗液模拟测试、泡水试验、单体跌落测试等,模拟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会遇到的一些场景;而车载则有三综合测试、头碰测试等试验。
3
模组叠层结构的差异
车载LCM爆炸图如下:
消费品LCM爆炸图(以手机为例):
消费品背光爆炸图,如下:
目前手机都在从液晶屏转向OLED屏,背光也将会逐渐在手机领域被取消。如下图所示:
差异点:
1.手机背光一般结构简单,下铁框采用胶铁一体化结构,装好膜片之后,直接在上面贴黑色双面胶即可,通过双面胶固定背光和panel。车载背光则由下铁框和中铁框或者中胶框组成,通过在中胶框表面贴附泡棉胶带来固定panel,厚度通常较厚,一般在8-10mm左右。
2.盖板的强化次数不一样,手机有独有的单体落摔测试,对面板强度要求较搞,需要二次强化;而车载模组是固定在汽车横梁上面的,盖板只需要一次强化。
4
零部件选型差异
车载产品一般尺寸较大,标准尺寸在10.25/12.3inch左右,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倾向于15.6inch,在结构设计和膜材选择上,厚度方面都会偏厚,一方面可以保证产品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产品在高低温环境下发生较大的翘曲影响显视。消费品尺寸小,使用环境不严苛,材料选用偏轻薄化。
5
常见光学规格的差异
车载屏因为车内环境光较多的原因,对亮度需求较大,其他参数则比较接近,因为不管是消费品还是车载品,定位的使用对象都是一致的,用户都是人在使用。
6
车载屏与手机产品硬件上的不同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屏幕尺寸和交互方式,结合二者的使用场景,将手机端的产品交互搬到大屏上显然是不可取的。车载屏的使用体验还是没有消费屏的流畅。
7
结束语
车规与消费规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
1、可靠性:汽车都是室外行驶,所遇环境也会多种多样,对其子部件的要求也会更高;消费品通常室内使用,很少会遇到苛刻的环境条件。
2、寿命:车规寿命要求远远高于消费规,汽车一般在10-15年,手机则是3-5年。
3、亮度规格不同:使用环境和材料选择的差异,车载对亮度需求更高。
4.结构设计差异较大:消费品越来越追求轻薄,在材料选型和间隙设计相比于车载要小很多。
5.利润:车载屏的利润率要高于消费屏,这也是各大面板厂专注于车载领域的原因。
根据目前行业的发展,车载产品迫于成本的压力,选材偏向于消费品的材料供应商,而用户对消费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品的性能规格也偏向于车规要求,二者的差异趋于变小。
总体来看,手机屏的后续将专注于OLED方向,手机的更新换代较快,OLED寿命问题不会成为瓶颈点;而车载方面Micro LED是比较好的发展方向,local dimming技术,虽然可以实现量产,但成本原因很难商业化,用户对显示效果的提升也没有迫切的需求,整车厂就没有动力导入。OLED的寿命问题对于车载来说也是一个短板。Micro LED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的巨量转移技术还不成熟,大尺寸的量产,还需要生产工艺的持续迭代才行。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