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脑错综复杂的细胞组成和结构,在体外建立人类大脑模型长久以来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涌现出多种构建人脑类器官的方法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将这一体外模型用于各种生理和病理研究。
但现有的人脑类器官模型仍然不能完全捕获人脑的全部特征,如缺乏功能性血管。而微流控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一困境,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模拟体内环境如引入功能性血管和人为营造血脑屏障微环境,使得人脑类器官更加贴近于人体的真实情况。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吴若昊教授团队发表一篇重要文献综述,文中重点描述了现存人脑类器官模型血管化的方法及如何通过微流控技术进一步改善人脑类器官血管化进程。该综述以“Vascularized human brain organoid on-chip”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Lab on Chip上。
该综述首先描述了人脑在真实情况下的发展过程,并将人脑内存在的细胞类型和区域罗列出来。之后,该综述以最具代表性的三种体外模型对现存的能够模拟人体内大脑活动的器官芯片和类器官芯片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和对比了现有的人脑类器官血管化的方法。
用于模拟生理条件的血管化脑类器官微环境芯片
在总结该领域阶段性成果之后,该文着重对如何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契合人体真实环境的人脑类器官微环境进行了论述,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功能性血管、血脑屏障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和机械应力等。最后,该综述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人脑类器官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挑战。
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该综述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人脑类器官模型构建提供了技术指导,并点明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