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12v转负12v电路图

描述

正12v转负12v电路图(一)

本电路采用TPS5340降压芯片,图1显示了一款精简型降压—升压电路,以及电感上出现的开关电压。这样一来该电路与标准降压转换器的相似性就会顿时明朗起来。实际上,除了输出电压和接地相反以外,它和降压转换器完全一样。这种布局也可用于同步降压转换器。这就是与降压或同步降压转换器端相类似的地方,因为该电路的运行与降压转换器不同。

FET开关时出现在电感上的电压不同于降压转换器的电压。正如在降压转换器中一样,平衡伏特-微秒(V-μs)乘积以防止电感饱和是非常必要的。当FET为开启时(如图1所示的ton间隔),全部输入电压被施加至电感。这种电感“点”侧上的正电压会引起电流斜坡上升,这就带来电感的开启时间V-μs乘积。FET关闭(toff)期间,电感的电压极性必须倒转以维持电流,从而拉动点侧为负极。电感电流斜坡下降,并流经负载和输出电容,再经二极管返回。电感关闭时V-μs乘积必须等于开启时V-μs乘积。由于Vin和Vout不变,因此很容易便可得出占空比(D)的表达式:D=Vout/(Vout“Vin)。这种控制电路通过计算出正确的占空比来维持输出电压稳压。上述表达式和图1所示波形均假设运行在连续导电模式下。

降压芯片

图1降压—升压电感要求平衡其伏特-微秒乘积

有趣的是,连接输入电容返回端的方法有两种,其会影响输出电容的rms电流。典型的电容布局是在+Vin和Gnd之间,与之相反,输入电容可以连接在+Vin和”V之间。利用这种输入电容配置可降低输出电容的rms电流。然而,由于输入电容连接至“Vout,因此”Vout上便形成了一个电容性分压器。这就在控制器开始起作用以前,在开启时间的输出上形成一个正峰值。为了最小化这种影响,最佳的方法通常是使用一个比输出电容要小得多的输入电容,请参见图2所示的电路。输入电容的电流在提供dc输出电流和吸收平均输入电流之间相互交替。rms电流电平在最高输入电流的低输入电压时最差。因此,选择电容器时要多加注意,不要让其ESR过高。陶瓷或聚合物电容器通常是这种拓扑较为合适的选择。

降压芯片

图2降压控制器在降压—升压中的双重作用

正12v转负12v电路图(二)

利用MIC4680还可以进行正负电压的转换。图5所示是用MIC4680组成的正负电压转换电路,利用该电路可以将+12V的输入电压转换成-12V的输出电压,并可得到150mA的输出电流。

降压芯片

正12v转负12v电路图(三)

使用一个带中间抽头知的变压器,先把12V直流通过PWM方式变成交流34V,中间抽头作为地,两边各为17V,再通过半波整流以及滤波道,得到正负12V。

黑色一般是负面的,黑色与白色(黑线与白点线)为正面。正常的变压器或电源输入接口有一个标签来标记极性。

按惯例一般是内正外负,但也有特殊情况,通用变压器有开关来改变极性。建议在使用前用万用表测量极性,以避免错误连接的危险。

降压芯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