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测试仪电路图解说明

描述

对于我们这些不喜欢弄脏手的人来说,这个简单的土壤水分测试仪可以快速检查植物的状态以及他们需要多少关注。推荐给所有植物所有者!

植物似乎与宠物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通常是出于最好的意图获得或给予的,但似乎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适当地照顾它们。当然,我们并不期望每个人都有绿色的手指,但是当植物没有得到足够的浇水时,它们就会死亡。无论如何,过多的忽视通常会产生致命的后果。仙人掌似乎在这种粗心大意的处理中存活的时间最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是唯一能够在我们办公室生存的植物。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它所需要的只是定期检查,以感受花盆中的土壤是否变得太干燥。但什么是“太干”?有些人似乎没有合适的手指来完成这项任务。一点电子设备可以用来永远摆脱这个问题。

这里描述的电路可能非常简单,但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土壤湿度测试仪。两个电极卡在土壤中,湿度水平显示在LED显示屏上。LED已排列成三种颜色:绿色LED表示土壤潮湿,黄色LED表示土壤有点干燥,红色LED警告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土壤水分测试仪电路图

测量电路

快速浏览一下图2就足以确定整个电路并不比框图复杂。只有真正的供应才是额外的。即使这样也非常简单,仅由一个额定电压为6V/200mA的小型电源变压器、一个整流器和平滑电容(D1/C1)和一个提供稳定+5V的稳压器组成。馈送到电极的交流电源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获得:通过从整流器之前的电源中取出。

用于设置灵敏度的预设可以作为P1找到。D2、R1和C3整流与水分相关的交流信号,然后将其馈送到电路核心IC5的引脚2。这里使用的IC是旧的最爱,LM3914条形图显示驱动器。这款18引脚IC可转换模拟输入以驱动10LED(线性)显示屏。该IC包含10个比较器,每个比较器通过精密电阻网络连接到基准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通过缓冲级连接到模拟输入。LED由比较器输出直接驱动。

引脚9用于将显示设置为条形模式或点模式。在第一种情况下,JP1应短路,在第二种情况下,它可以保持开路。显然,点模式提供IC的电流消耗最小。分压器R2/R3设置基准电压。两个电阻的总值也决定了LED的亮度。

水分测试仪结构

由于使用的组件数量很少,测试仪的结构不太可能让您彻夜难眠。用最少的元件(电阻器)开始施工;这往往是最简单的。您最好使用IC2的插座。注意二极管、电解电容器(C1、C2和C3)和LED(短腿=阴极)的极性正确。

小型电源变压器(Tr1)最后安装在PCB上。确保在Tr1的电源和初级之间使用声音良好且隔离良好的电缆(带应力消除)。在施加主电源之前仔细检查完成的PCB,切勿在插入电源时在电路上工作!

湿润测量印刷电路板布局

测量电路

电路应安装在安全的塑料外壳中,底部贴有标签,说明电源电压和保险丝的值。一对香蕉插头插座安装在外壳上,用于连接电极。

电极由两根长度的坚硬隔离铜线制成,长约10厘米,厚约1毫米。从末端去除4厘米的绝缘材料,然后镀锡。这是为了防止铜线氧化。电极和电路之间的连接可以用两种长度的柔性绞合电缆进行。

水分测试仪校准和使用

一旦电源接通并连接电极,测试仪就可以使用了。但是首先需要调整预设P1。您只需要一杯自来水。电极插入水杯中,应保持1至2厘米的距离。这对应于最大湿度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调整P1,直到顶部绿色LED(D3)亮起,D4熄灭。当电极从水中取出时,您应该会看到其中一个红色LED(D10、D11、D12)亮起。

由于这个绝对最大水平不会经常出现,因此可以更实际地校准测试仪。盆栽植物应大量浇水,然后将电极插入土壤中,再次将它们保持一到两厘米的距离。然后调整P1,直到其中一个绿色LED亮起。您可能会发现很多机会在测试三周未浇水的植物时检查三个红色LED中的一个是否亮起。就是这样!

在前面的描述之后,应该清楚应该如何使用测试仪。电极应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一到两厘米之间),也许使用垫片,并且镀锡的末端应始终完全插入土壤中。

组件列表电阻器:

R1=100kΩR2=2kΩ7

R3=2kΩ2

P1=500kΩ预设H

电容器:C1=470μF16V径向C2,C3=10μF16V径向

C4=100nF

半导体:

D1=1N4001D2=1N4148D3,D4,D5=LED,绿色

D6-D9=LED,黄色

D10,D11,

D12=LED,红色

IC1=LM7805

IC2=LM3914-N

其他:

Tr1=电源变压器,次级6V200mA(例如,Monacor/MonarchVTR-1106)

F1=保险丝,200mA,带PCB安装支架

JP1=短路跳线

K1=2路印刷电路板接线端子,引线间距7.5m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