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RM的掣肘之痛

ARM

36人已加入

描述

作为一家全球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Arm并不生产芯片、只专注于设计芯片,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与芯片或终端设备的价格和销量挂钩的版税;其二是与授权技术复杂程度挂钩的授权许可费。并且,芯片企业需要为Arm架构的每一代更新版本再次付费、再次获得授权,否则将只能停留在Arm上一个历史版本中被市场淘汰。

2021年Arm推出了近十年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版本迭代。据悉,Arm v9架构较比上一代Arm v8架构有几方面提升:在芯片性能上Arm v9较比Arm v8提升了约30%;在应用范畴上,从移动/嵌入式领域扩展到了数据中心、深度学习、PC等领域;在安全性、AI机器学习能力、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等方面也有提高。

 

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先进设计IP销售限制等种种原因,国产Arm企业不但未能受益于此次升级,还因此进入了无法前进、不能后退,且无法停下的窘境。前进?从Arm v8升级到Arm v9之路希望渺茫,坚韧不拔的持续努力也无法弥补釜底抽薪带来的底盘崩塌。停下?在陈旧的版本里再做努力也很难弥补与新版本的差距,何况Arm v9的新生态才是未来。后退?放弃过往的研发成果、从头再来,这对于国产Arm来说代价太大,会让其在v8生态下的努力付之一炬。

曾经看似有国产化替代希望的国产Arm在可控性、可持续迭代性、产品和安全性、生态成熟度等方面逐渐显露短板。

国产“自主”CPU的真真假假

我命不由我的ARM授权——国产Arm的定时炸弹

以出售芯片IP授权为生命之源的Arm难免天生就对自己的授权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企业购买到了Arm授权仅是获得了玩家入场券,Arm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有着最后的解释权。

获取Arm的IP授权、使用Arm架构开发芯片,在初始期确实可以降低芯片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但这也将成为埋在国产Arm公司根基里的定时炸弹。

Arm与IC设计公司签署的授权协议内容和谈判细节大众不得而知,但我们看到像高通这样的巨头公司在与Arm的纠纷中都被处处掣肘,不难推测,国产Arm公司大概率难逃被Arm授权牢牢制约住竞争力的命运。国产Arm只能在Arm严格圈定的授权范围内发挥自己的研发力和创新力,就算老实本分,也可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遭遇断供或者终止协议的命运。Arm有权随时叫停国产Arm自信满满的长跑,这远远背离了国产Arm“开发自主可控CPU”的初衷。 

现今,Arm v8无法顺利升级到Arm v9,国产Arm由于只能被动继续使用十几年前的IP核,其可持续迭代能力严重受限。IP核不能升级、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这是指数级的后退,就像质变与量变,再多的量变可能也不及一次质的飞跃。

被盯死的知识产权——国产ARM跳不出去的圈

Arm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极强、对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圈定也极其严苛,国产Arm厂商需要时刻提防Arm那约束自由和创造力的“诉讼”。

高通以14亿美金收购了专注于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的NUVIA,大手笔买下了NUVIA的公司、技术和人才。但由于NUVIA使用了Arm许可证开发芯片设计,Arm认为该项收购需要获得Arm同意,高通未经同意收购该公司,且应用该公司的架构和技术,属于侵权。高通巨头尚且如此,国产Arm更是“人微言轻”。

基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Arm厂商获取Arm v9授权的希望非常渺茫,就算后续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v9授权,无法避免还要面对未来Arm后续版本的更新升级,每一次升级都是国产Arm命运的十字路口,而选择权却不完全握在自己手中。国产Arm厂商就算想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已有的v8基础上进行开发,以期实现新一代功能,也必然会被Arm制止,还极可能面临起诉和巨额罚款。同样,在未经Arm许可的情况下,国产Arm如果自主研发修改、拓展其指令集,也会面临Arm的起诉。

如此看来,应用Arm架构的企业在自主研发空间上将小于基于MIPS研发LoongArch架构的龙芯和应用了RISC-V架构或x86交叉授权模式的一众企业。国内Arm大概率会成为欠缺自主迭代能力的“自主研发CPU”,只能带着镣铐跳舞,无法跳出Arm画下的巨大的知识产权之圈。

产品性能&安全性能——国产ARM亟待攀爬的坡

除了在IP授权、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空间、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遇到瓶颈外,国产Arm在产品和安全性能上也不尽如人意。

首先,在产品性能方面,国产Arm仍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在提升产品性能的研发能力上,国产Arm公司近些年因为对采购外部IP常年依赖,自身的研发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提升;此外,IP版本升级限制使得国产Arm只能基于十几年前的老版本v8.2去进行产品研发,注定会落后当前主流v9生态下的产品性能;最后,CPU工艺也因国际环境受到限制,同样会影响到产品的综合性能。

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Arm也并不具有优势。在稳定性上,相比x86生态多年的运营和验证,Arm略有劣势;在安全性上,受当前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一次新升级的版本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不透明性和不安全性,如何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的数据隐私,是国产Arm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生态构建,道阻且长

国产Arm v8到Arm v9的升级停滞预示着国产Arm将不可避免的开始掉队。国际和国内的主流软硬件生态厂商已经围绕Arm v9开始了布局,国内的v8厂商只会逐渐与主流生态脱节。用户和软硬件厂商如果同步留在Arm v8.2继续做研发,一方面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无论再投入,也会跟随着Arm v8.2的生态整体被抛弃。生态构建的道路已然受阻,且隐藏着全面坍塌的风险。

构建生态需要持续的运营和新玩家的加入,但从商业环境上看,国产Arm生态中有不少都是初创公司,实际有产品落地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半导体这个门槛极高、人才和技术极度密集的产业里,这类公司成长周期长、变数多,难免面临商业化落地难、企业和团队持久维系难、存活率和发展效率低的窘境。这让国产Arm生态的繁荣难上加难。

从Arm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渗透度和生态成熟度来看,Arm架构在移动端市场占比尚可,在桌面、服务器侧很难破局,这与Arm在生态链构建、操作系统兼容、配套套件开发仍有欠缺有很大关联。

如此看来,国产Arm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狭窄生态的绑架,生态狭窄一方面来自于没有自主权的“授权”,另一方面,来自于没有广袤的沃土。技术和架构是市场选择考量的一个方面,是否拥有繁荣、持久的生态和成熟、丰富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显然,国产Arm的生态构建,道阻且长。

不能否认,国产Arm公司一直都在努力,不同的企业各自拼搏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不同阶段。但现在来看,国产Arm的发展局限逐渐显露,其在自主发展的权利上处处受人掣肘、在自主发展的能力上也并不如人意。在他人的土地上施肥、耕田终归不是好办法,重则会被釜底抽薪、无地可耕、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轻则也会被束缚了手脚、受制于人。一切的合作源自于利益,抉择背后多有商业的考量。Arm公司是这样、应用Arm架构的芯片公司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在如今这个进退两难的节点,各方更需要关注企业和产品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或许,对于国产Arm来说,换条路走、换个生态生存,提升自己的专业力、创新力,厚积薄发、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会是更好的选择。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