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HLS的任务级并行性

描述

HLS的任务级并行性(Task-level Parallelism)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驱动型;一种是数据驱动型。对于控制驱动型,用户要手工添加DATAFLOWpragma,工具会在该pragma指定的区域内判别任务之间的并行性,生成各进程之间的模块级控制信号。对于数据驱动型,用于需要明确指定可并行执行的任务。

从描述手段来看,控制驱动型本质上是由工具判定各任务能否并行执行。用户在对各函数描述时只要遵守DATAFLOW的要求即可。例如:读取输入数据应该位于DATAFLOW区域的起始位置,写入输出数据应位于该区域的终止位置。DATALOW区域内的所有变量遵循“一次读一次写”原则。除非使用hls::stream,否则不支持反馈支路。不支持在指定条件下才执行函数。不支持for在指定条件下退出(使用break语句)。但控制驱动型比较灵活,这是因为DATAFLOW的作用对象可以是for循环也可以是函数。

控制驱动器适合于顺序执行的C函数。控制驱动型模型带来的好处包括:当前函数在结束执行之前后续函数可以开始执行;函数在结束执行之前可以重新开始执行;两个或更多顺序函数可以同时开始执行。我们看一个例子。如下图所示,顶层函数diamond调用了4各函数funcA~funcD。

控制驱动器



在没有添加DATAFLOW的情况下,工具能自动探测出funcB和funcC的并行性,这可从Schedule视图中看到,如下图所示。

控制驱动器



添加DATAFLOW之后,对两者性能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NO_TLP为没有添加DATAFLOW的solution),从Latency角度看,两者相当,但从interval角度看,DATAFLOW带来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Interval从457降到了175。

控制驱动器



再看数据驱动型。数据驱动型要求任务之前以stream作为接口,允许反馈支路。用户需要明确通过hls::task指定可并行执行的任务。对于上述函数,我们可以将其改造为数据驱动型,如下图所示。代码第98行声明了4个stream,第99行~第102行通过hls::task指定并行任务。

控制驱动器



将三者放在一起对比,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数据驱动型无论在性能还是资源上都获得最佳表现。

控制驱动器

那么两种类型能否混合使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限制的,这源于两者的自身特征。可以在控制驱动型中嵌入数据驱动型,但反过来是不允许的。我们将上面的例子改造为控制驱动型嵌入数据驱动型的模式,如下图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代码第137行的DATAFLOWpragma,同时代码第141行和第142行都设置了task,task接口为stream。此外也给出了Vitis HLS的Schedule视图和Dataflow视图。Dataflow视图中也显示了KPN。

控制驱动器

控制驱动器

控制驱动器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