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铁成解读《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

描述

 

   

 

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这是继2018版《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发布实施后,工信部和国标委针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对我国在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新机遇、新挑战进行深入研判,制定的新版《建设指南》。

 

Apollo

 

那么,新版《建设指南》有哪些亮点和焦点?新版《建设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将如何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并与交通、电子、通信和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全面深入融合,使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互协同、同频共振?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对新版《建设指南》进行全面深入解读。

 

智能网联汽车

第一阶段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已达成 

 

 

“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汽车逐步演进为具备智能感知、移动互联、协同计算等功能的移动服务载体,带动交通、电子、通信及互联网等相关行业创新发展,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采访中,安铁成说,“不可否认,中国也正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的热土。那么,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何在这轮竞争和创新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标准体系的建设和逐步完善不可或缺。这也是2017年工信部发布第一版《建设指南》的初衷和背景。”

 

谈及第一版《建设指南》发布实施以来,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安铁成表示,第一版《建设指南》发布实施后,在工信部和国标委规划和指导下成立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以基础通用、安全保障、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等为重点,组织行业骨干单位加快推进急需标准制定,累计召开11次标准审查会议,完成28项标准审查、87次电子投票,组织召开400余次标准研讨会,逐步搭建起了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在完善程度和标准数量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译文还被联合国、ISO等相关机构列为参考文件,成为全球汽车企业战略布局和产品规划的重要指导。

 

在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方面,中国专家当选并连任联合国WP.29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副主席及下属相关非正式工作组、任务组联合主席,累计提出国际提案近百项,深度参与近10项国际法规文件研制,承担自动驾驶等10项重点国际标准。“可以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初步搭建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管理需求的标准体系,已顺利达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并在国际相关法规协调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初步展现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引领优势。”安铁成说。

 

明确2025、2030两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目标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必须正视,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安铁成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先进感知水平及驾驶辅助功能商业化持续提升;自动驾驶功能加快迭代成熟;网联技术稳定性快速提升,网联通信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软件与芯片在汽车上的价值贡献愈发凸显;数据资源在开发应用中的作用持续提升;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基础保障任务更为艰巨。这些行业发展中势不可挡的新趋势,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提出了新的需求。

 

同时,日益严苛的行业监管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诸多新要求。比如,当前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准入试点正如火如荼进行,如何明确自动驾驶的责任边界?如何保证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如何统筹兼顾车辆的基础安全要求与企业开发成本?如何保证管理政策与国际法规的兼容协调?

 

“新形势下新机遇的把握和新问题的破解,都需要更科学、更优化、更适应行业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来支撑。新版《建设指南》针对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力图围绕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创新发展,兼顾企业产品研发、产业生态建设和政府行业管理需要,同步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和基本安全保障,统筹国内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构建科学合理、开放创新、协调兼容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发挥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安铁成说。

 

谈及新版《建设指南》的核心内容,安铁成表示,新版《建设指南》提出了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的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其中,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标准,并贯穿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安全标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

 

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满足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网联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及软硬件、数据资源支撑体系,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达到先进水平,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和应用载体,牵引“车-路-云”协同发展,实现创新融合驱动、跨领域协同及国内国际协调。

 

打造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同频的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新版《建设指南》以更科学、更安全,更加鼓励创新、开放、协同和兼容的特点,基于行业发展的新需求,逐步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据了解,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深度融合和跨领域协同的发展特点,新版《建设指南》形成了横向以智能感知与信息通信层、决策控制与执行层和资源管理与应用层三个层次为基础,纵向以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通用规范技术为支撑的“三横两纵”核心技术架构,涵盖了包含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3个大类,细分为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分级、符号和编码、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人机交互、地图与定位、电磁兼容、评价体系及工具、信息感知与融合、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联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14个二级分类,23个三级分类的新版标准体系,完整呈现了各项标准内在关系和单项标准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版《建设指南》可有效强化相关产业标委会的协同,统筹产业各方力量,加强与管理机制协同,深化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加大贯彻实施和融合创新,引领智能网联汽车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新版《建设指南》的发布,是智能网联汽车与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背景下举足轻重的关键一步。”安铁成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