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半导体发布CRPS185 3.2kW钛金Plus服务器电源

描述

比最佳的传统硅方案体积小40%,全新的高集成氮化镓功率芯片带来高频、高效的电源方案,轻松满足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的高能耗需求

加利福尼亚州托伦斯,2023年8月2日讯 —— 纳微半导体(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VTS)正式宣布推出最新CRPS185 3200W钛金Plus服务器电源方案,超越了目前行业最严苛的80 Plus钛金效率要求,将有效满足人工智能背后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日益增长的功率需求。

随着OpenAI旗下ChatGPT、微软旗下新版Bing AI和谷歌旗下Bard的应用兴起,人工智能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共同增长的,是类似英伟达旗下DGX GH200 'Grace Hopper'这样的功耗高的AI处理器,其每个处理器的功耗需求也攀升至1600W,将每个机柜的功率规范从30-40kW提升到100kW。与此同时,全球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以及最新的欧洲法规,都使得服务器电源必须超过80Plus的钛金效率规范。

纳微半导体为客户提供了基于氮化镓功率器件打造的服务器电源参考设计,极大地加速了客户的开发过程,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上市时间,并通过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在能源效率、功率密度和系统成本方面树立了行业新标杆。这些系统平台包括完整的设计支持材料,包括经过全面测试的硬件、嵌入式软件、原理图、物料清单、布局、仿真和硬件测试结果。

基于此,纳微推出了一款基于CRPS外形规格(该规格由有着Facebook、Intel、Google、Microsoft和Dell等公司参与的开放计算项目定义)的CRPS185 3200W钛金Plus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在仅为1U(40mm) x 73.5mm x 185mm (544cc) 的尺寸下提供完整的3200W功率,实现5.9W/cm³,或接近100W/inch³的超高功率密度。与等效的传统硅方案相比,尺寸缩小40%,并且轻松超过钛金效率标准,在30%负载下效率可达到96.5%以上,在20%到60%负载范围内超过96%,创造了一个“钛金Plus”的行业标杆,对于数据中心运营模型有着革命性的重要意义。

采用了交错CCM图腾柱PFC+全桥LLC的拓扑结构,这款CRPS 185 电源解决方案选用了纳微最新的650V氮化镓功率芯片,集成了强大、高速的氮化镓驱动器,解决了分立式氮化镓敏感性和脆弱性问题。此外,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还具备极低的开关损耗,高达800V的Vds瞬态电压,以及低栅极电荷(Qg)、输出电容(COSS)和无反向恢复损耗(Qrr)等高频优势。氮化镓的高开关速度减少了电源中无源元件的尺寸和数量,纳微预估采用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可节省LLC级系统材料成本的5%,每台电源可在3年内节省64美元(约人民币460元)的电费。

相较于传统钛金方案,这款CRPS185 3200W钛金Plus服务器电源在30%负载(服务器常年工作负载)下的效率高2%。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以电源常规工作于30%负载计算,该电源相较于传统钛金电源可3年减少757度电,减少755kg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303kg标准煤的使用,不仅能为数据中心客户实现降本增效,还能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

除数据中心服务器外,该钛金Plus电源方案还可以广泛运用于交换机/路由器电源,通信电源以及其他算力电源等应用中。

纳微半导体

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查莹杰

“ChatGPT等AI应用的火热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机柜功耗增长了2-3倍,来到了100kW,这使得用更小体积的电源提供更大的功率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诚挚邀请电源设计师和系统架构师与纳微合作,一同探索如何通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产品路线图,来经济高效、可持续地加速人工智能服务器的升级。”

关于纳微半导体

纳微半导体(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NVTS)成立于2014年,是唯一一家全面专注下一代功率半导体事业的公司。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将氮化镓功率器件与驱动、控制、感应及保护集成在一起,为市场提供充电更快、功率密度更高和节能效果更好的产品。性能互补的GeneSiC碳化硅功率器件是经过优化的高功率、高电压、高可靠性碳化硅解决方案。重点市场包括移动设备、消费电子、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太阳能、风力、智能电网和工业市场。纳微半导体拥有超过185项已经获颁或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其中,氮化镓功率芯片已发货超过7500万颗,碳化硅功率器件发货超1000万颗。纳微半导体于业内率先推出唯一的氮化镓20年质保承诺,也是全球首家获得CarbonNeutral认证的半导体公司。

纳微半导体、GaNFast、 GaNSense、GeneSiC、SiCPAK以及纳微标识是Navitas Semiconductor 及其子公司的商标或注册商标。所有其他品牌、产品名称和标志都是或可能是各自所有者用于标识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