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装备企业如何“避险”出海

电池技术

127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

锂电装备企业出海不仅受到法律法规、地域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在供应链管理、人力成本、技术壁垒等方面面临着更多挑战。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锂电企业们,即使在内卷中选择出海,迎接他们的也并非“一片坦途”。

近日,宁德时代就“与福特汽车的合作遭美国众议院调查”事件表示,项目在正常推进。此前,福特宣布斥资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250亿元)在密歇根州建立电池工厂,宁德时代以独家技术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

不久之前,国轩高科美国子公司在经过长达数月的国家安全审查后,终于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批准,得以继续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据此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项目规划时间为2022年10月。

一直以来,欧美市场都是锂电池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然而随着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欧盟新电池法规的落地与实施,海外市场环境对电池企业生产经营标准愈发严苛的同时,对中国锂电整体产业链的出海也将带来极大影响。

从整体布局来看,设备端作为产业链上游“抢滩”海外市场重要一环,企业出海不仅受到法律法规、地缘政治、地域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在供应链管理、人力成本、技术壁垒等方面面临着更多挑战。

锂电装备出海驶入“深水区”

在中国锂电产业领跑全球的背景下,锂电设备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部分设备企业进入海外电池供应链。

2022年,随着松下、LGES、三星SDI、法国ACC、瑞典Northvolt、德国大众等电池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我国先导智能、利元亨、赢合科技、恒翼能、杭可科技、纳科诺尔等锂电设备企业获得其设备采购订单。

除此以外,利元亨、先导智能、海目星激光等一批中国上装备企业在欧洲已经成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需求量大增的另一面是“暗礁”潜藏——法律法规、政治文化等差异带来的多重变量都使企业出海面临多重挑战和风险。

首先,企业出海的困难在于如何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市场复杂而严苛的差异化规则。对设备企业而言,则需要做好满足当地法规和下游电池厂商双重需求的准备。

一方面,与电池企业、材料企业相比,设备厂商除了要遵守当地相关电池法案,还要遵守机械和电气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市场对 “碳中和”的追求和相关制度逐渐完善,下游电池厂商对设备端提出了更多要求。

例如,欧洲全体议会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了电池企业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电池二维码、数字护照等。

这对设备端的影响在于 能耗小、效率高的设备将成为电池企业的优先选择 ,设备出海需要技术革新升级、降本增效。

此前,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博士在高工锂电年会时的演讲中表示,宁德时代“大力推动节能设备的改造和节能增效”,以实现“零碳工厂”的建设,实现“碳中和”。

其次,运维问题是设备企业出海最大的问题。其中,即使在海运发达的今天,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出海来说存在较大阻碍。

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表示,相比于国内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海外市场仍处于“未打通”的状态,从最源头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交付,大部分仍需要国内国外协同配合。

运维问题的另一方面则在于人力成本问题。 除了聘请当地人员用工带来的高昂成本外,下游客户排期进度不同也导致设备端人力成本没办法很好控制。

最后,技术出海和人才出海是设备企业面临的又一困境。 技术方面,由于日韩企业早期已经在海外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如何与其竞争并获得国际知名度与客户认可是出海战略至关重要的一环;人才方面则主要集中在技术人员如何获得海外签证的问题。

从“借船出海”到本土化、国际化

面对目前海外市场存在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设备端企业不仅要做好变量管理,更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从出海方式、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重维度审慎抉择,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高工锂电注意到,在目前中国锂电产业出海进程中,多家龙头锂电设备企业已经先行开路,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出海战略选择、运营经验等方面值得借鉴。

其一,出海方式选择上,设备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市场形势,谨慎选择适合的出海形式。

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设备企业选择 “借船出海”,即跟随下游电池企业配套出海。 随着中国锂电池企业出海布局加快,国内锂电池企业出海首选其现有设备供应商,从而带动设备端出海进程。

据统计,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已纷纷落户德国、匈牙利、美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等地,极大地拓展了国内锂电装备海外市场空间。

除此以外,为了满足欧美本土整车、电池企业,以及快速响应国内电池企业在海外基地的设备配套及售后需求,多家设备企业通过收购、合资等形式,积极寻求海外锂电装备产能和基地建设。

例如,先导智能全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Ontec Automation,将利用其位于巴伐利亚的标准厂房和工厂用地,为欧洲客户提供本土生产、加工和服务。

利元亨则通过收购波兰老牌自动化公司Nowa Tepro,实现模组Pack线欧洲本土交付,并与北美、德国和韩国客户相继签署了相关锂电设备订单,为与其他韩系和欧美客户的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海目星激光通过与韩国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相互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稳定。

其二,供应链管理上,设备企业应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在国内外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同时,利用海外本土优势开拓市场。

作为最早出海的锂电设备企业之一,利元亨 搭建了一套全球化的服务和项目管控体系 ,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成立了子、分公司或办事处,拓展建立了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生产基地,能够满足客户本土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需求。

海目星激光综合海外市场和客户的综合情况,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均设有子公司,全球业务已经完成了相应的业务规划并按计划逐步落地,并在商务支持、解决方案、项目交付层面给客户提供点对点的定制化支持,满足项目正常有序交付。

其三,技术出海和人才出海上,设备企业需要在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技术上的升级革新和人才的国际化培训。

在技术升级方面,在熟悉欧美劳动、财税、法律、安全法规及环保政策的同时企业还需要精通欧美装备电气标准,严格按照欧美认证规范和要求,设计符合欧洲 CE/美国 UL等标准的锂电整线高端智能装备是关键之举。

在人才培训方面,企业需要在重视内部信息的保密管理的基础上对国内人才进行语言、技术等培训以适配全球派遣需求。与此同时,吸引、招聘、保留本土人才是突破人才出海壁垒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锂电以产业链形式走向全球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下,设备企业应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满足海外市场产能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持续、稳定的设备供应,通过打造高质量中国品牌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升级赋能。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