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8K超高清时代,实时分发有着怎样的硬件要求?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随着AR/VR显示分辨率的持续加强,4K乃至8K级别的内容实时呈现即将成为常态,以及从北京冬奥会开始,全球采用8K技术进行直播的全流程规模化也已经走通。这些征兆都意味着,4K到8K的超高清实时处理与分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8K带来的硬件挑战
 
与4K/8K的流媒体点播、回放不同,这个分辨率下的直播往往会对存储、带宽和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腾讯云音视频给出的数据,从高清走向4K/8K的超高清,算力需求增长了16倍,存储需求增长了12倍,带宽增加了10倍。
 
根据《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我国4K终端已经基本普及,超高清内容的制作能力也大幅加强,百兆以上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0%以上,而目前来说4K及以上的存储对于大部分人的移动终端来说也不再是问题。所以超高清时代下,唯一的限制就在于算力决定的处理上,比如编解码、超分等。
 
尤其是给AR/VR平台输送的高分辨率视频内容,其内容往往还需要更高的帧率,恰恰此类设备是移动设备中存储空间最为短缺的,所以如何做好AR/VR设备的高分辨率流媒体播放和直播才是最大的痛点。
 
CPU还是专有芯片
 
在编码处理平台上,往往分为以CPU主导的软件算法编码方案,以及以GPU或专有芯片主导的硬件编码方案。其中硬件编码方案由于用到了不少芯片中特殊定制的处理单元,可以实现更稳定地编码出帧,一进多出等,在针对特定编码格式时,也有着不错的效率。
 
以沐曦不久前发布的曦思N100为例,该GPU可以提供最高128路编码和96路解码的视频能力,且兼容HEVC、H.264、AV1和AVS2等多种格式,最高支持到8K分辨率。如此一来在保证分辨率的同时,单路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对于未来高分辨率的短视频、视频云平台来说至关重要。
 
但随着编码格式的更新,也有不少厂商开始押注纯CPU处理的软件方案。首先硬件编码器要做到8K级别的话,往往价格也会变得昂贵起来。其次,硬件编码器的在对新编码的支持上迭代较慢,诸如AVS3/AV1等都是CPU率先实现软件编解码,之后专有芯片才跟进的。
 
纯CPU的方案也保留了更高的升级灵活性,比如未来即将普及的H266,CPU方案只需要完成代码迭代升级即可,且代码还有后续优化的空间。而专有芯片由于缺乏这类编码的加速器,需要重新设计才能跟上下一代高效率编码的趋势。
 
写在最后
 
其实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还是在根据内容形式衡量高分辨率实时处理的重要性,比如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高并发的需求要远胜过高分辨率;而对于他们旗下的长视频在线平台来说,如何保证高分辨率又做到低码率节省流量,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无论如何,通过对软硬件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都是超高清时代的核心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Ar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