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中关于轻量XOTA技术的应用

汽车电子

2318人已加入

描述

十一号组织先前发布的《SOTA技术概述》一文中简介了FOTA和SOTA的资源开销。其中,FOTA是通过给车辆控制器下载安装完整的固件镜像,来实现系统功能完整的升级更新。由于刷写整个系统,对于控制器运算、内存等资源开销大。SOTA是增量更新,资源开销小,发布更灵活。

同时,《FOTA技术专栏—FOTA运营流程(二)》一文也已提到,FOTA的运营流程需要分别向工信部和市监总局备案,导致整车运营受法律法规管控。

综合以上两点,FOTA是较重量级的升级过程,对于整车愈发频繁的迭代计划并不敏捷。

SOTA的确是更轻量的OTA方式,主要应用于APP更新。然而整车功能迭代,部分变更内容仅仅与配置项、可用资源包有关,而和系统本身或者应用软件更新关系不大。例如:

(1)增加车机、仪表等HMI的壁纸、开机动画、视频、主题模式、皮肤等素材

(2)控制器策略配置、标定等参数更新

(3)控制器可使用的脚本、资源内容

FOTA

车厂的测试工程师亦有相似需求,例如笔者曾承担的FOTA实车测试,工程车辆UAT和P环境互相切换的痛苦记忆犹新,一般先要整理联网的控制器清单,依次跪求各DRE,刷写完所有相关控制器,重新请求证书、激活后才算完成。实质上不同环境的版本区别尽在域名、密钥、证书等配置项。

FOTA

为了减少“杀鸡用牛刀”,避免所有场景使用FOTA,车厂希望建立更轻量更敏捷的XOTA方式。

从技术层面分析,由于车联网已日趋成熟,轻量XOTA的实施较容易,问题主要集中于业务层,如下所述:

一、主控的选择

在车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对这问题再熟悉不过了。例如FOTA在立项初期时,多家车厂的网联、网关、座舱团队对FOTA主控落在何处撕扯不断。随着各家车厂的电子架构正朝着域融合+中央大脑演进,答案愈发简单。

对于轻量OTA,要考虑车端电子架构的发展、业务主要场景、控制器的运算能力存储空间等综合确定主控制器。同时,和其他OTA是否能融合相同的业务模块也值得考虑。

二、车云协议

上文梳理的业务众多,因此必须要求车云协议能够覆盖多类场景,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车云协议迭代的过程需要满足老业务的正常运行

三、信息安全

由于PKI会增大云端服务器的开销,同时轻量OTA往往会传输较大的视频、文件,因此是否应用同样的加密策略需根据业务实际评估

FOTA作为车联的黄金通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卷成一锅粥的趋势,多条OTA通道并行建设,对于整车迭代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