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行业新闻

45人已加入

描述

现当下,iPhone大行其道,不可否认,iPhone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智能手机的诠释,它带给用户的是智能理念、系统、以及设计美感,同时伴随的是触控技术的更大范围普及。

 

其实触控技术、人机接口产业在之前已经过长期的发展,iPhone做的不过是正式拉开了大张旗鼓的序幕。触控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多伦多大学开发出第一个感知手指压力的多媒体触摸显示屏,成功地实现了多点触控技术的研发。

此后,尽管技术人员一直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多种不同应用的触控显示技术,但无论其中哪种技术,在应用层面上都停留于小规模阶段,无法为大众知晓。直至2007年苹果公司成功推出了iPhone手机,在电容式技术上实现了多点触控,这才使得这项技术不断地家喻户晓。

触控技术现今有着极大的消费市场,同样的,因为其先进的技术和贴近消费者的操作理念,在未来的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趋势。

触控技术的应用平台广泛。触控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手机,在电脑上也有很多应用。早在iPhone推出的2007年,微软也曾推出一款采用多点触控技术的概念产品Surface,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今,更多的电脑产商运用技术,华硕的EeeP 900等产品就是例子。此外,触控技术还运用于其他领域,比如,有研究院在研究汽车挡风玻璃当信息显示平台,可以通过机器识别手势,进行驾驶操作;有人研究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应用触控技术,通过设点标准动作实现对训练的监控,大大简化训练过程。

技术专利是限制触控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触控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难免触及触控技术其中的专利问题。就单单触控技术其中的投射电容式面板就涉及专利100多中,而这些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Synaptics(新思)、Apple(苹果)和***升达科技手上,后来者很难有插手的空间。如何打破专利壁垒,研发自己的技术,是触控技术相关企业的发展关键和无法逃避的问题。

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触控技术涉及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因此,触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中上下游领域的整合。比如在触控产品的材料上,上游技术基本掌握在欧美、日本业者的身上,中游材料加工则在日本与***,下游面板的贴合、压合、测试,则在***和少部分在大陆完成。触控产品的加大发展规模,势必牵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定位和重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