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分享 | 上海轨道交通17号全线守护日常出行

描述

室内导轨型巡检机器人系统目前普遍应用于电力、化工产业等危险作业场地,如配电房、开关室、继保室等。目前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可以轻松替代人工进行重要或高危设备、恶劣环境下的不间断巡视与检查。此类产品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配电房、开关室、继保室的检修、维护效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运维的智能化,增加电网运行可靠性,同时保障运维人员安全,降低人工运维成本。

 

01

项目概况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东起闵行区虹桥火车站站,途径闵行区、青浦区,西至青浦区东方绿舟站。全长35.3公里,共设13座车站,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6座。本次案例分享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为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全线各站点35V/1500V/400V开关室进行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最大程度地利用产品及其红外远程操作系统替代人工进行巡检工作。

 

02

产品组成及系统架构

本项目供应的大立智能巡检机器人由本体、装载高清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器的云台、伺服电机、局部放电检测模块、温湿度等环境监控模块、远程对讲模块等组成。配合系统应用有效提高了配电房、开关室、继保室的检修、维护效率,在加强了设备健康水平和运维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保障了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安全。

红外红外红外

 

03

系统功能

- 全站大范围、可升降全预置位实时移动可见光/高清视频监控;

- 电力表记的高精度自动识别与数据统计;

- 状态灯、开关柄位置、箱门开闭状态的识别;

- 设备精确定位、拍照,实现锈蚀、变形分析;

- 室内照明等设备工作、土建环境状态识别;

- 对点或对区域热缺陷定时定点巡检监测;

- 室内O3、CO、CO2、温度、湿度、烟雾、环境噪音等的监测;

- 语音对讲及现场指挥功能;

- 提供火灾检测及应急处理功能;

- 系统告警时自动启动安防联动及应急联动处理。

 

04

项目施工及落地效果

- 完成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搭建,具有本地监控、远程集控基本管理功能,能够实现与其余站内三方系统的对接、数据交换;

- 完成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系统现场设备安装指导、调试;

- 项目完成后实现对配电站室内关键设备巡视点、巡视目标的巡检数据采集、储存、分析,异常告警及报表输出。包括设备的外观、仪表、温度、噪音,室内环境状态如温湿度、有害气体等。

红外红外红外

05

项目价值分析

【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日常安全便捷出行】

减少巡检人工任务,本款室内导轨型机器人采用电源盒供电,轨道滑线取电,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可实现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巡检,可靠工作、无噪音,无需大容量电池。也可自定义周期和设备进行特殊巡视。大大减少了运维工作量和人力投入,增加电网运行可靠性,保证市民日常乘坐地铁安全出行。

红外

【因地制宜,方式灵活,安装稳定】

针对各个站点不同场景要求,诸如室内建筑挑高过高,空调/消防水管/通风管道等影响,各自采用特殊安装方式,如使用大的U绕过障碍物进行吊装,采用定制钢结构固定等方式突破部署空间限制,灵活适应整条线路不同场景;


 

由于轨道系统是通过吊装铺轨安装于室内,轨道型材全部采用高强度合金管拼接,根据全线各站点配电房、开关室等实际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导轨的弯曲度和坡度,安装稳定,强度高,承载强,防腐蚀,精度高,运动性能好。

红外

 

06

相关产品信息及功能推荐

本项目供应轨道巡检机器人产品采用轨道倒挂式伺服行走方式,外壳采用耐磨、阻燃材质,具有涂层防腐保护,外表光洁并进行必要的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措施处理;所搭载的高速双视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是完成自动巡检识别技术的关键:高清摄像机及红外热成像仪,集成网络通信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图像分析算法、实时数据库技术等核心技术于一体,实现长距离全方位的开关柜红外测温、柜面及保护装置信号状态指示等的全自动识别,继保室保护屏柜压板状态/空开位置/电流端子状态/装置信号灯指示以及数显仪表的全自动识别读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