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重整落地一年:挑战、蜕变与做强

描述

2022年7月份,智路建广联合体正式接管紫光集团100%股权,宣告这场耗时两年、涉及千亿元债权款项的重整正式落地。在过去一年里,这家千亿规模、旗下企业多达两百多家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一举一动,牵动着行业神经。

重整完成之后的紫光集团管理层一直鲜少发声。今年8月份,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陈杰博士首次对外谈及,“要调整发展战略、规范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完善产业链建设,整合工作量大,富有挑战性”,好在管理团队与全体职工一起努力奋进,“一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符合预期”。

陈杰曾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历任日本芯片公司研发高级主管、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副教授,并亲身经历了日本半导体产业从鼎盛到衰退的全过程。在充分吸取海外产业及大型企业的发展经验后,紫光集团将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加强内部产业协同和创新,逐步实现“做强做大”的发展目标。

  重新起航

整体营收提高近20%,利润大幅提升整体扭亏为盈,现金流状况良好,有息负债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处于相对健康区间……这是过去一年,紫光集团新一任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交出的答卷。

一年来,紫光集团下属各产业公司也产生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和有竞争优势的创新产品。其中,已上市梯队里,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持续实现稳步增长。另外,紫光展锐实现营收近140亿元,年度增长超20%,5G物联网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46%,智能机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紫光展锐还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R17IoTNTN标准的5G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成功验证了卫星物联网技术的可商用性。西安紫光国芯研发成功新一代多层阵列异质集成嵌入式DRAM(SeDRAM)技术,紫光芯能则推出ASIL-D车规级高端动力域控制芯片。

陈杰在内的紫光集团管理层对此的评价为,紫光集团与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开展深度产业协同合作,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半导体、数字经济基础硬件设备、云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重要行业的创新联合体“新紫光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践行“大研发、大制造、大市场”的战略部署,推进技术创新和国内外合作,围绕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等重点内容开展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是充分反映在集团过去一年的经营业绩中。

重新扬帆起航也不尽是一片坦途。过去一段时间里,有关紫光集团债务和少数股权归属不清等问题,引发了外界的误解。“我们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方式是,直面问题并依法合规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陈杰说,企业发展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首先要直面问题,调查分析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本质,然后采取务实而科学的态度,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改善产品竞争力和服务去解决新老问题。

事实上,重整之初,新一任管理层对部分问题“症结”已有洞察。因此,区别于过去老紫光的多元控股定位,为适应作为智能科技领域领军产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新紫光集团调整了集团组织架构,成立了业务总部、赋能总部、管理总部三大总部。同时,根据集团下属各产业公司的行业特点、经营规模、产品属性和成长阶段,设立八大业务板块加强垂直化管理,充分发挥新架构下集团三大总部的引领作用,推进紫光集团作为领先智能科技企业定位的落地实施。

当中,设立集团赋能总部是解决过去集团无力消化整合“症结”的有力之举。据陈杰介绍,集团赋能总部目前已初步确定了七大重点研究方向,研发资源整合和团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创造价值

随着重组工作尘埃落定和相关事务有序推进,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过去导致老紫光陷入困境的旧的经营模式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对比鲜明的“志高行远、创造价值”长期稳健经营理念和“科技之光创造美好生活”发展目标。

在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文化驱动下,资本市场上,紫光集团下属企业的上市时间表一直反复被热议。据陈杰透露,近期,紫光国芯已完成股改,将走向资本市场;紫光展锐正在有序开展新一轮增资工作,一批有实力的投资人看好展锐在移动通信、汽车电子、AI多媒体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出创新能力和长期稳健的市场地位,表达了强烈的投资兴趣。

从企业质地来看,无论是紫光国芯,还是紫光展锐,在研发能力或市场份额上,均是各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是企业发展的正常环节。企业上市后在获取社会资本支持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陈杰表示,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智能科技产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大、社会贡献度高的硬科技产业,需要有长远眼光进行投资。集团鼓励下属产业公司,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创新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也更加注重在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框架下进行科技创新。新紫光集团不再采取简单的“买买买”模式,而是通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供应链管理,实现技术创新和稳健发展。

“关于并购,我们不排斥、但也不会贸然行事,将根据业务的发展需求进行理性评估。”陈杰称。

目前,新紫光集团与Intel、惠普、西部数据等全球十余家顶尖科技企业建立了合资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产品和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际头部企业CEO和政府官员也对新紫光集团产生浓厚兴趣,探讨产业合作。

    做强做大

一直以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但因为产业链长、技术密集且庞杂,动辄需要投入的资金也相当可观,造成行业整体比较分散,极少数企业能够在多个环节均有建树。

如何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避免以规模为导向?陈杰坦言,“需要专注于产业链各重要环节,持续开展研发和创新工作,有的企业追求‘做大做强’,也有企业追求‘做强做大’,二者都有各自的道理。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个人认为‘做强做大’比较适合这个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在有着丰富的海外产业与学界经验的陈杰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强盛正是得益于有一批专注于半导体产业链重要环节的“专、精、特”中小企业,和在发展初期,以东芝、三菱、日立为代表的大型机电IDM企业提供的稳定芯片需求。

紫光集团的期望是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技术创新,成为该领域的强者,然后再逐步发展壮大。

支撑“做强”的根本则是人才。陈杰总结,日本半导体产业强盛的底层逻辑是日本战后几十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潜心治学的自由而稳定的学术环境。高校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瞄准一个方向安心做几十年研究,因此,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全球的科研成果。

紫光集团是中国半导体芯片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领域覆盖面广、规模大的硬科技产业集团,在全球多地有分支机构,吸纳了几万名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从事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并且每年有大批应届优秀毕业生加盟紫光集团,并迅速成长为研发骨干。在集团重整完成后,董事长李滨第一时间就提出要尽快解决下属产业公司多年悬而未决的股权激励问题,让企业员工根据其贡献度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另外,日本半导体产业在九十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放缓也让紫光集团警惕。“几十年积累的科研成果让日本企业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等核心产品技术方面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陈杰感慨,但养尊处优、墨守成规,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没有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整合全球资源,没有跟上数字信息时代发展的节奏,依然会逐步失去了电子信息产品和半导体制造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半导体产业一定要面向全球,以开放合作的方式开展基础研究和创新型研究,精益求精地长期开展产品研发和优化迭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发展壮大。

现如今的新紫光集团已经在移动通信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封装测试等领域乃至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已经拥有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在加速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时,也将为半导体技术研发提供前瞻性的应用牵引。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