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放假期间,客户又收到了6台订单,我把主控芯片dsPIC30F6014A的程序烧写好并将芯片发给了客户。
放假回来,客户公司的工程师接好系统,开始出厂前的系统调试;
一开机,就出现了问题。
导通角一开,变压器输出二次电流和二次电流就开始波动,跟误检测到闪络的现象一致。
工程师发来了二次电流的波形,本来应该频率为300Hz的波峰恒定的波形变成了波峰按规律波动的波形:
三相变压器二极电压波形
我让工程师做了以下确认:
1) A、B、C三相的过零同步信号与可控硅的触发输出信号是一一对应的。
2) 三相可控硅的触发信号1、4,3、6,5,2连接无误。
3) 控制器的闪络检测参数都还是默认设定值:二次电流突然升高130%,或者二次电流突然下降20kV。
4)控制器的显示屏所显示的闪络次数是0,并没有误检测到闪络;
5)有几个关键器件的参数已根据上一次的调试记录做了修改;
我让工程题测量电压互感器次极的过零同步信号,如下图:
过零同步信号信号
从图上可以看到,在50Hz的正弦信号上叠加了很多干扰的毛刺信号,甚至在过零点附件有电压的突变。
可能是从断电路到控制柜的电缆太细而导通电阻比较大,在可控硅开启瞬间,瞬间的大电流在这个细电缆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压降,影响了过零同步信号。
我再仔细看了一下处理过零同步信号的电路原理图,如下:
过零同步信号处理电路原理图
从电压互感器采样电阻引出的二次电压经过可调电阻调压之后经过RC低通滤波网络滤波再经过运放的放大滤波之后,跟零电压进行迟滞比较送入DSP。
RC低通滤波网络选用1k的电阻以及0.047uF的电容。
时间常数在47us-517us之间,大概可能导致47us-517us的延时。
随着可调电阻的调整,滤波效果会发生变化,幅度调到最大时,时间常数仅为47us,滤波效果最差。
通过RC低通滤波网络进行滤波不是一个好选择。
我把目光落在了C52上面,如果让工程做了下述改动。
1)C51改成103,只做更高频的简单滤波,减少移相的影响。
2)C52改成473,增大整个电路的滤波效果,运放反相端与反馈端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的时间常数达到了840us,大概会引起800us左右的相移。
这样改动的好处是,对干扰信号起到的滤波效果不会随幅度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滤波效果进一步加强,可以更有效果过滤干扰。
导致的后果是,由于800us的相移的引入,使得设置的导通角和实际的导通角有一定的偏差,需要软件的修正。
另外,最小的起始导通角也需要根据修正的数值做一些变化。
改过之后,让客户再次测试,二次电流波形恢复了正常。
在调试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客户用自己设计的开关电源给控制板供电,结果电场发生闪络,控制板就重启。
看他们的原理图,发现开关电源的电容太小,让其测试开关电源送出的电压波形,果然发现在闪络时发生了电压跌落,让其再并上一个大电容,问题也提到了解决。
由此,可控硅的过零同步信号的低通滤波电路既要考虑最佳的滤波效果,又要考虑滤波网络的相移对整个控制的影响,必须要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验证选择最恰当的参数。
审核编辑:汤梓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