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描述

一、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的形成,使得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及改善服务质量等管理工作成为目前各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构成的最重要组成之一,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企业财务状况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利用,正确核算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明确经济责任,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增强法规符合性,提高审计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固定资产管理当前更多的借助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数据的采集和录入一直以来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差错率高。目前采用的条形码技术可以使这个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条形码技术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如:已损坏、抗污性差、读取距离短等,令它们无法全方位地进入到资源 (资产 )管理领域的工作中。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容易产生以下的不足:

•  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间缺乏业务联系和业务沟通,使得账面无法反映资产的存在;

•  资产信息卡与实际情况不符;

•  难以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流失;

•  资产清查费时、费力、效果有限,且“前清后乱”;

•  运营成本难以及时、准确的核算。

深圳中科微芯技术有限公司办公自动化事业部一直致力于发展的RFID技术使上述情况得到彻底的改观,使资源 (资产 )管理“透明化”真正成为可能

二、RFID资产管理系统特点

RFID资产管理解决方案采用面向服务架构 (SOA),灵活扩展,同时兼顾安全和稳定,这一框架适合于 RFID技术今后在企业内部的进一步应用,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视性。并且,能够与ERP及 IT服务管理无缝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RFID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覆盖了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业务,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增加、处置、变动、调剂、分布、清查、统计、分析、帐表、上报数据等各项功能,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各种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统计、查询和掌握资产的实时状态及使用情况。

•  能够即时、可靠地定位特定资产位置 

•  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设备需求 

•  通过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组件提高资产回报 

•  通过消除多余的采购控制资金花费 

•  提高安全性 

•  当资产被篡改或进入受限区域时,实时报告资产位置和移动情况 

•  将安全性扩展到巡逻不频繁的偏远区域 

•  限制人员访问信息技术的权限 

•  避免丢失数字设备上存储的重要知识产权信息 

•  降低维护和配置的成本与复杂性 

•  资产标签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包括全部维护历史记录 

•  资产识别无需线缆,因此缩短了维护时间 

•  可以识别哪些资产需要重新配置、升级或即将退租 

•  可实现工作序列和维护计划自动化 

•  促进法规遵从 

•  提高企业资产的透明度,减少审计处罚 

•  快速定位资产,保存合规性相关的信息 

•  帮助识别需要额外保护的资产 

•  提供高度可见的审计跟踪

三、RFID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RFID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用户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如下图所示。

RFID

资产标签:在RFID解决方案中首先要对需要管理的资产设置资产标签。RFID资产标签的容量可以达到几兆的空间。在生成标签时资产管理员可以将资产相关信息输入至标签中,包括:资产名称、物理特性、配置、购入日期、资产价值、生产厂家、厂家联系人信息、负责人、功用、维修保养记录、使用情况等等。针对贵重资产使用有源电子标签,配合有源读写器可以实现资产的实时监管和监控,普通办公设备和大件资产则可以使用无源电子标签,使用手持读写器进行日常管理和盘点操作。

读写器和天线:用于读取和修改资产标签信息。可以分成固定、静止和移动三类。固定读写器主要用于资产盘点和位置移动监控;静止读写器大多放置在出入口处,对出入库资产进行检测,同时,可以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至资产信息显示屏幕和报警提示灯,这样经过出入口处的资产信息会同步显示,也可以根据设置好的报警触发条件对未授权的资产移动进行报警,保证资产安全。手持读写器,应用于对资产的特定区域的局部盘点、资产状况核查验证,如:核查计算机硬件配置与资产管理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否一致;设备上下架确认;资产标签信息修改等。

中间件:对来自各个读写器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统一成标准的数据格式传送至资产管理库和其他业务应用系统。

资产管理中心:对所有资产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在RFID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中资产管理中心可以与公司管理ERP系统相融合。

        审核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