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物联网组网方案 助力蓝牙位置服务

描述

蓝牙技术标准迈入5.4时代,Mesh组网助力高端低功耗蓝牙开拓物联网市场。BLE5.4突破了传输速度和距离短板,并引入高精度测向定位功能;Mesh组网让BLE实现多对多通信,奠定了BLE在物联网中的地位。
蓝牙在工业物联网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帮助工业领域打造长续航、低成本、抗干扰、多连接、高安全性的物联网应用。目前很多工厂的智能化升级都选择将蓝牙作为基本的网络支撑,来打造下一代智能工业设施建设。

蓝牙位置服务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资产跟踪和室内定位领域。在医院、超市或工厂等场景中,基于蓝牙的位置服务使患者、消费者或者工人能够通过客户端快速找准功能区、商品或者设备的位置,极大地提升系统运转的效率。

什么是蓝牙技术的物联网组网?

基于自主研发的AP融合,摄像头融合,照明灯融合的多形态物联网组网方案已应用在各个行业,仁微电子侧重在以多功能蓝牙网关构建一张物联专网,以及对人员、资产、设备、环境对象的服务和管理,解决多目标识别、定位、传感、控制、音频服务需求,以实现各个应用场景的业务需求。各个行业,如医院,可以铺设一套物联网协同运营平台,接入N种蓝牙设备及终端,协同应用系统,从而避免了重复建设,简化网络系统架构,降低整体拥有成本和维护成本。

物联网

仁微 数据流程示意

四大蓝牙物联网组网的方式   

组网方式一:AP组网

无线AP是无线路由器的有效补充。

无线接入器也可称为无线AP,它可作为无线路由器的有效补充,可充当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延伸。比如在工厂车间中,车间具有一个网络接口连接有线网,而车间中许多信息点由于距离很远使得网络布线成本很高,还有一些信息点由于周边环境比较恶劣,无法进行布线。由于这些信息点的分布范围超出了单个接入点的覆盖半径,我们可以采用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接入布网,以扩大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物联网

仁微AP组网

系统方案的优势

扩展灵活:链式扩展灵活,最多可达10个模块或协议;

业务保障:解决内置IoT缺陷,保证IoT覆盖灵活;

协议丰富:支持BLE/RFID/ZigBee/等主流联网协议

接口标准:AP与物联网扩展模块系列通过RJ45直连;

业务融合:融合定位、手环、资产管理等上层应用业务

蓝牙协议泛用性强,协议面广,可覆盖99%物联网应用场景

组网方式二:摄像头外接IOT Box组网

设备均可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通过网络摄像机,配合IOTbox辅助蓝牙网关等,可实现对人员、资产等位置定位服务,联网方式灵活。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视觉方面的算法,例如客流统计,物体维度测量。例如仓储就可以实现无感的出入库统计;也可以通过摄像头判断人员出入。加入了视觉技术,则可以为我们的蓝牙定位技术提供更丰富的功能。


 

物联网

摄像头外接仁微IOT Box组网

系统方案的优势

快速组网:通过摄像头连接IOT Box,可以实现蓝牙信号的快速覆盖。

扩展便利:利用IOT Box可以扩展多个模块。

业务融合:融合定位、手环、资产管理等上层应用业务。

安全效率:利用摄像头和终端提升管理效率,消除佩戴者的安全隐患。

组网方式三:独立网关组网

仁微电子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包含五个组成部分:底层是需要被定位的对象,也就是整个定位网络的感知层,形式可以是定位标签、手环、胸卡、安全帽等。被定位设备发出的特定信号被接入层的定位基站接收后进行位置解算。定位基站会将其位置等物联网信息通过网络层的交换机传送到计算层的核心组网单元,通过后台的运算分析进行监控、导航、指挥、预警等操作。最终,核心组网单元将大量有价值的用户信息发送到应用层的云端大数据系统,提供面向用户的应用层数据服务。

物联网

独立组网

系统方案的优势

高精度蓝牙定位系统同支持人员定位导航,人员定位和生命体征数据采集。

可实现区域全覆盖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降低整体定位硬件成本,实用性强。

组网方式四:混合组网

混合组网通过全网WIFI网络+IOT网络(定位+数据采集)+监控网络+照明网络无缝覆盖,提高室内覆盖面,降低成本,灵活调整建网方案,满足不同的室内定位精度和客户未来业务升级需求。

物联网

仁微混合组网

系统方案的优势

物联网利用监控网络冗余带宽实现通道共享,由于物联网具有传输数据小、传感器数量较多等特点,监控设备的布点原则S与物联网基站的布点原则一致,且室内监控点的密度高,使得物联网感知范围实现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蓝牙BLE作为短程无线通信技术,兼顾了数据传输、音频传输、设备网络和位置服务方面的功能,同时可以和智能手机通信,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短程通信场景需要具备的功能。

物联网的行业需求具有离散型的特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场景,对网络的通信距离和传输速度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其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升级发展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将迎来更多元化的发展。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