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亚太IPv6 Enhanced产业峰会,助力区域数字化转型

描述

华为




亚太IPv6 Enhanced产业峰会与8月2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举办,来自亚太区域内的政府、运营商、产业组织、高校等120+听众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华为作为赞助商参与了此次活动。



华为


本次峰会期间,亚太地区IPv6理事会(APAC v6 Council)正式成立,马来西亚IPv6Forum主席Sureswaran Ramadass博士担任创始主席。华为马来西亚代表孙鲁源、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邱月峰、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首席协议专家李振斌等人,代表华为参与了此次成立仪式。理事会旨在建立亚太区域IPv6高层对话平台,通过制定IPv6区域框架、演进路线图和部署计划,提升区域IPv6部署率,推动IPv6 Enhanced 创新。


华为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 邱月峰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邱月峰在上午的大会Keynote中发表了题为“IPv6 Enhanced,打造数字化基石”的演讲。他表示 “IP网络一端连接万物,一端连接云端,是终端用户和云服务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数字化转型需要网络更加广泛的连接、更加灵活的上云,以及更加可靠的服务体验保障。”


他强调道:“采用IPv6 Enhanced技术体系,可以提高网络运维效率,保障用户SLA,IPv6增强型的采用将使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IPv6增强型已经在包括公共服务、运营商在内的多个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未来,华为会持续在标准贡献、赋能培训、商业部署等多个领域持续为产业提供服务,助力IPv6 Enhanced规模部署。”


IETF IAB 委员Dhruv Dhody和吴钦,以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标准专利部部长朱科义,在下午的Session中发表了演讲。


华为

IETF IAB 委员 吴钦


吴钦在题为“网络数字地图助力商业成功”的演讲中表示:“行业共识倾向于IP网络自动化,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公布了相关策略。数字地图提供实时可视化、路径规划和多维网络状态调整,充当IP网络自动化背后的‘智能大脑’。数字地图已经成熟,目前已被众多全球运营商采用。” 


华为

IETF IAB 委员Dhruv Dhody


Dhody先生在题为“成熟的标准,成熟的行业”的演讲中表示,“IP网络正在向IPv6 Enhanced时代过渡,其标志是1.0、2.0和3.0阶段。1.0侧重于业务的快速分发和路径优化,2.0侧重于SLA保证和可视化,3.0侧重于应用级体验保证。”


他补充道:“目前的技术,如IPv6分段路由(SRv6),在标准、产品、多供应商互操作性和商业部署方面已经完全成熟。除SRv6技术体系已经完全按成熟外,切片和iFIT等一系列IPv6 Enhanced技术也已达到成熟状态。”


在题为“加速IPv6Enhanced创新”的演讲中,朱科义表示,“华为积极推动IP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在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为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标准专利部部长朱科义


朱科义提到:“数字化转型为运营商带来了大量机遇。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正在积极整合IPv6Enhanced系列新技术,包括SRv6、iFIT、Slicing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他补充道:“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IPv6 Enhanced网络商用部署局点,助力运营商获取新商业成功。部署IPv6Enhanced网络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次会议中,马来西亚IPv6 Forum携手华为、马来西亚科技大学(MUST)、NLTVC等共同发布了IPv6 Enhanced白皮书框架,该白皮书将深入探讨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要素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实现基于IPv6 Enhanced的5G承载网络建设及演进,以及探讨政府政策对IPv6部署增长的积极影响,并给出建议和参考。


华为

Sureswaran Ramadass博士


与此同时,Sureswaran Ramadass博士还代表WBBA(World Broadband Association)发言。他介绍了WBBA在宽带产业中的定位以及当前组织运作情况,强调WBBA作为产业平台,致力于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宽带发展惠及所有人。发言中他还提到,WBBA将重点在宽带演进路径、发展倡议、绿色可持续发展、云网融合等方面加强研究,促进产业链沟通和良性发展。他代表WBBA邀请亚太产业玩家加入WBBA,共同分享成果和合作机会,推动网络产业发展。

华为

华为

华为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华为数据通信资讯!


原文标题:新闻 | 亚太IPv6 Enhanced产业峰会,助力区域数字化转型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华为数据通信】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