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字能源张峰:加快建设以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

描述

 

 

   

2023年8月29日,由国家能源局举办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浙江杭州开幕,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峰参会,并发表了以《加快建设以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助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发言。

 

华为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峰

 

张峰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领跑全球。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井喷期。充电基础设施是当前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两大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

 

但当前,充电不方便、里程焦虑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原因,充电运营商也面临充电设备质量差、寿命短、演进难、盈利难等困境。想让电动车用户充得上、充得快、充得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建设以超充和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是大幅提升充电体验,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体验。

围绕“城市公共、加油站、服务区”等即充 即走场景,打造超快充网络,实现用户放心的绿色出行和良好体验。要率先在“城市公共、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电动车高流量、即充即走场景,建设超快充网络,打造“城市一张网”和“高速一张网”,做到10分钟补能300-400公里,彻底消除里程焦虑。

 

 

 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对超、快充网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实现充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统一规划,对符合高质量建设标准要求的公共充电场站,保证土地使用年限10年以上,保证电力优先供应;同时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严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向循环。
  • 对于消费者而言,超快充网络可以解决充电不便捷问题,彻底消除里程焦虑,让新能源车主“出得了城、下得了乡”。

 

  • 对电网公司而言,统一电力规划,重点保障公共充电场站的供电建设与改造,可以减少在海量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带来的配电网改造难题。同时,在公共充电场站,应用光储直柔、有序充电、需求响应、VPP虚拟电厂、V2G等技术,实现智能调度,可以支撑电网的安全运行。

 

  • 对城市管理而言,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热失控事故,50%发生在充电过程和充电后。居民小区场景复杂,难以保证充电设备质量的一致性,一旦出现电动车安全事故,消防条件不可控、发生火灾事件后果严重。而在公共充电场站,充电设备质量好、消防条件好,将大大降低充电事故发生概率和财产损失。

 

  • 对充电运营商与投资商而言,采用全液冷技术、高质量、高可靠、长寿命、智能化程度高的充电系统,可以树立品牌,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经营收入,保证投资收益。

     

  • 对车企而言,布局合理的超快充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用户里程焦虑,新车型可以将大容量普通电池包的配置,转为小容量的超快充电池包,大大降低整车的电池成本、重量和售价,促进电动车销售。

 

会上,张峰还分享了华为数字能源在充电网络领域的最新解决方案——华为全液冷超充。液冷超充主机720kW,通过“功率池化和功率柔性智能分配技术”,支持超充、快充灵活配置,单枪最大功率600kW,最快实现“一秒一公里”,让用户感受“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致充电体验。通过采用先进的“全液冷技术”,打造运行低噪音,设备防护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15年以上等优势,并且支持200-1000V充电范围,兼容已有各种车型和规划车型,支持未来创新技术的不断演进,助力打造新一代智能充电网络,加速汽车产业电动化。

 

   

当前,华为已与合作伙伴在全国的50多个城市、20多条高速沿线,部署了约200多个全液冷超快充样板站,为新能源车主带来更极致的充电体验,助力运营商与城市实现更多价值。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助力客户建设以超充和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华为                                         华为                                     华为                                       华为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华为数字能源资讯!         


原文标题:华为数字能源张峰:加快建设以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华为数字能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