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探针的类型有哪些

RF/无线

1818人已加入

描述

射频探针的历史

在半导体测试领域,射频探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自1980年代,Reed Gleason与Eric Strid在Tektronix工作时合作发明了第一台高频晶圆探针,并于1983年共同创办Cascade Microtech公司,这一技术开始得以发展壮大。在此之前,测试MMIC器件几乎没有有效的方法,通常只能在键合或封装后进行测试。早期的RF探针采用共面陶瓷材料制造,但陶瓷的弹性范围有限,同时支持的射频频率也有限,第一代探针仅覆盖到18 GHz。然而,如今我们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探针,其覆盖频率轻松可达110 GHz以上。

射频探针的类型

为了测量电路性能,需要将信号传输到某种传输线上,这要求至少两个导体,即“信号导体”和“地导体”。因此,射频探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GS、SG、GSG。

测试系统

除了这些基本类型,还存在各种组合,如GSGSG、GSSG、SGS等等。探针本身需要与内部不同传输媒介的特征阻抗匹配,以确保在不同的传输模式下高效传输电磁能量。

传统的射频探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测试仪器接口(同轴或波导)

2、从测试接口到微同轴电缆的转接

3、微同轴电缆到平面波导(CPW/MS等)的转接

4、共面接口到DUT部分即针尖。

也有一些探针将第3和第4部分合并在一起,或者干脆没有微同轴电缆。

测试系统

一般而言,65 GHz以下的应用使用同轴头,50 GHz到110 GHz之间的频率可以选择同轴或波导。对于覆盖DC到110 GHz的宽带测试系统,如果需要一次扫描测试,通常使用1mm的同轴接口,尽管价格较高。而110 GHz以上的探针通常采用波导形式。

测试系统

其他相关概念

探针间距(Probe Pitch):

指的是针尖之间的间距,一般在50-1000微米之间。对于毫米波频率的应用,针尖间距通常较小。我司支持间距100-1250微米。

探针偏移(Probe Skate):

当您在Z轴方向向下按压探针时,当探针接触到被测器件时,它会在ZY平面上发生弯曲移动。通常,这也是判断是否成功扎上的一个现象。

去嵌算法(De-embedding):

去嵌是一项在探针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技术,曾广泛用于标准分立夹具测试中。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关于去嵌相关的算法。【迪赛康】教你怎么使用R&S的网分,去嵌探针测试影响

分享一篇测试校准相关的博士论文片段: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射频探针厂商念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FormFactor公司于2016年收购了Cascade Microtech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其产品覆盖面非常广泛。他们的微波毫米波探针产品系列包括ACP系列、Infinity系列和|Z| Probe系列。这些探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需求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

Designcon:

迪赛康(Designcon)是一家专注于高频高速测试领域的射频探针品牌。成立于2016年,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频、高速领域的探索和研发。

射频探针类型多样,包括GS、SG、GSG、GSSG以及差分可调间距探针,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探针产品支持阻抗、S参数等多种高频测试,并可进行定制探针。

以下为我司探针产品图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射频探针制造商,较大的一些包括:

Keysight Technologies:提供各种类型的射频和微波探针,以及相关测试仪器。

Rohde & Schwarz:提供广泛的射频和微波测试解决方案,包括探针和测量设备。

Anritsu:专注于通信和电子测试领域,提供各种射频和微波探针以及测试解决方案。

MPI Corporation: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多种射频和微波探针用于半导体测试。

GGB Industries:专注于微波和射频探针技术,提供高性能探针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

SV Probe:专门提供半导体测试探针,包括射频和微波应用。

总结:

国产探针具有更短的交货周期,能够更快地满足您的需求。其次,国产产品在售后支持和维修方面更为便利,您可以轻松联系本地供应商解决问题,减少停机时间。此外,国产探针价格更加适中,有着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降低了测试设备的总成本。同时,本地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并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此外,国产产品更容易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和改进,以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最后,选择国产探针还可以避免受到国际贸易问题的影响,提供更稳定的供应链。

总之,选择国产射频探针是一个经济实惠且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考虑到交货时间、价格、售后支持和定制需求等方面。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