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十大误区(二)

描述

误区六:选择机器人系统只依赖于控制系统的优劣

  大多数机器人制造商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机器人的控制器而不是机械性能。但是假定一旦配置了机器人,正常运转时间就主要依赖于机械的耐用性。机器人性能差,很可能不是由于控制器和电子设备差构成的,而是由于机械性能不好构成的。

 

  通常选择一个机器人系统是基于运用者对控制器和软件的知晓。假定在这方面机器人同时又有很出色的机械性能,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相反,假定机器人在安装以后需要不时地中止进行维修,那么省时优势将被消耗掉。

  机械部分是首先保证工业机器人性能的关键,精度、速度和耐用度,都与机械部分有着极大地关系。机器人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就是马达与减速器,假如选用的机器人经常需要维修减速器部分,或其他机械结构,那是非常费事的。

 

 

  误区七:缺乏正确的机器人知识储备

  机器人的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设计一个机器人单元通常都只是为一种应用,但如果用户没有储备机器人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会面临失败。任何设备的使用时间是与用户如何使用、维护设备紧密关联的。一些第一次用机器人的用户拒绝培训并不少见。机器人能坚持正常工作至关重要的条件是充分了解机器人的能力并在工作范围内最佳运用。

  工业机器人是很特殊的设备,其操作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台数控机床。同样的,运用机器人需要熟习基本的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操作学问,否则对设备对人都是非常不安全的。机器人的使用者,一定要参加制造商系统的安全操作培训后,才允许上岗操作。

  误区八:忽视了机器人应用的相关设备

  示教器、通讯电缆以及一些特殊的软件通常都是必需的,但是在最初的订购中很容易被遗忘。这将导致整个生产计划的耽搁和超预算。选择机器人相关设备时,要考虑自己的综合需求。有种很常见的情况就是,顾客有时为了省钱而没有将一些关键设备和机器人整合在一起,比如项目需要配置的相关设备、软件等。采购过程中,要按照项目的要求来考虑订购的相关产品。

  误区九:过高或过低估量机器人控制系统

  过低地估量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力将产生系统重复投资和超预算的费用。在安全电路上采用双重备份非常的普遍。而过高的估量控制系统能力将会产生额外设备本钱、返工以及误工费用等,尝试控制太多的I/O端口和增加伺服系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安全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考虑安全的同时,也要尽量优化应用的安全逻辑信号,程序中的重复是不必要的。

  误区十: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运用机器人技术

  遇到资金的限制、缺乏对机器人技术的了解和过去在使用机器人方面有过失败的尝试是很多人远离机器人技术的理由。但是为了在市场的最终竞争中获胜,需要纠正这种误区,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在很多情况下能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尤其是对于简单的操作、重复工作是能够利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在生产中的使用机器人,可以保证产品的良品率。

  随着机器人第七轴的出现,与机器人更好地配合应用,使机器人利用空间更大化,应用场景更多,所以机器人代替人工是迟早的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