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与场效应管区别工作原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可控硅与场效应管区别工作原理

可控硅(SCR)和场效应管(FET)是电子领域中两个常见的器件,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重点介绍SCR和FET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可控硅(SCR)

1. 基本结构

可控硅是一种双极晶体管,由四个PN结构组成,它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P型基底、一个N型外围区域、一个P型控制极和一个N型结构区。通常,可控硅用三个字母来描述它的结构,分别是A(阳极)、K(阴极)和G(控制极)。

2. 工作原理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控制极的电流,使其启动和维持结构区发生导通,从而使器件能够传导电流。当控制极的电流高于一定的阈值(通常为1mA左右)时,器件的结构区域会开始导电,此时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低阻抗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硅控整流。一旦硅控整流启动,可控硅就会一直保持导通状态,直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降为零或降到很低的水平(通常为几十毫安)。此时,可控硅又会恢复到封锁状态。

可控硅的优点是具有高电压和高电流的承载能力,尤其在直流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中表现突出。由于可控硅在导通状态时的电压降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电源和逆变器中,以改善电源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二、场效应管(FET)

1. 基本结构

场效应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主要由源极、漏极和栅极组成。其中,源极和漏极通过一个n型或p型半导体形成的沟道相连接,而沟道则由栅极控制其电阻。

2. 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栅极施加的电场来控制沟道的电阻,从而控制流经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的大小。当栅极上的电荷变化时,电场也会随之改变,这一变化引起沟道内激活的载流子数目的变化,从而控制了电流的流动。当栅极施加一个负电压时,沟道的电阻会变大,电流减小;当栅极施加正电压时,沟道的电阻会减小,电流增大。

场效应管的特点是在控制电路中无需特殊的电源来控制电流,具有高的输入阻抗、低的噪声、快速开关速度和低功耗等优点。场效应管通常用于放大和开关电路以及一些低功耗、高性能的电子应用中。

三、可控硅和场效应管的区别

1. 工作原理不同:可控硅主要是通过控制控制极的电流来启动和维持结构区发生导通,而场效应管则主要是通过栅极所施加的电场来控制沟道的电阻。

2. 承受电压不同:可控硅的电压承受能力远高于场效应管。可控硅主要用于直流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中,而场效应管则主要用于低功耗、高性能的电子应用中。

3. 结构不同:可控硅由四个PN结构组成,而场效应管则由源极、漏极和栅极组成。可控硅的结构更加复杂,且体积较大,成本也较高;而场效应管则体积小,成本低,易于集成。

4. 输出特性不同:可控硅的输出特性为电流随控制极电压之间的关系,输出为直流信号;而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为漏极电流随栅极电压之间的关系,输出为交流信号。

总之,可控硅和场效应管作为两种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各具优缺点。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及其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