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HTTP测试流程

描述

  • 前言
  • 一、基础说明
    • 1.1 CAT1 与 4G
    • 1.2 EC800M 模块
    • 1.3 HTTP
  • 二、开始使用
    • 2.1 硬件设计部分
    • 2.2 模块上电流程
    • 2.3 PDP 上下文
  • 三、 HTTP 流程
    • 3.1 客户端
    • 3.2 服务器端
  • 结语

前言

最近用到了 CAT1 模块 EC800 ,项目需求是使用 CAT1 模块通过 HTTP 协议上报数据给服务器。

以前的项目对于 MQTT 协议使用比较多,对于 HTTP 其实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 写本文的目的就是 记录一下 EC800 HTTP 协议的使用流程,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在对 HTTP 协议没有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的使得产品正常的设计出来。ヾ(◍°∇°◍)ノ゙ !

因为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相关问题,对于一些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本文会中会引用前人的一些博文说明,文中的引用都会给出原文连接。

我是矜辰所致,全网同名,尽量用心写好每一系列文章,不浮夸,不将就,认真对待学知识的我们,矜辰所致,金石为开!

一、基础说明

接到项目需求,第一时间就得对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做一定的了解,比如 什么是 CAT1? 模块的基本应用资料,HTTP 的相关知识等等。

1.1 CAT1 与 4G

Cat.1 的全称是 LTE UE-Category1,在2009年,Cat.1-5 是 3GPP 专门划分出来,面向于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类别,Cat.1 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物联网并实现低功耗和低成本 LTE 连接。

LTE 英文 “Long-Term Evolution” ,中文名称为长期演进技术。它是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的无线网络标准,也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标准之一。 UE 英文 “User Equipment” 指的是用户终端,它是LTE网络下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的分类。3GPP用Cat.1~20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也就是划分终端速率等级。

Cat.1 是属于4G系列,可以完全重用现有的4G资源。Cat.1是配置为最低版本参数的用户终端级别,可让业界以低成本设计低端4G终端。

随着现在物联网的发展,Cat.1 在物联网领域越发重要,与NB-IoT和2G模块相比,Cat.1在网络覆盖范围,速度和延迟方面具有优势。与传统的 Cat.4 模块相比,它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的优点。

1.2 EC800M 模块

EC800M-CN 是移远通信专为 M2M 和 IoT 领域而设计的超小尺寸LTE Cat 1无线通信模块,支持最大下行速率10 Mbps和最大上行速率 5 Mbps。

对于模块来说,移远会提供你完成的一套说明资料,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使用流程应有尽有,如果你本身对这一领域有所了解,那使用起来基本不费什么事情,完全不需要去额外的寻找资料。

Cat1

1.3 HTTP

如果你了解 HTTP ,以及 4G 网络的一些基础,那你直接照着上面 模块的手册资料直接 AT 指令直接用起来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了解过,确实需要花店时间去了解,这里推荐一篇文章:

HTTP超详细教程

对于我们应用而言,有几个地方我们是一定要了解的,第一个 HTTP 协议格式,比如 HTTP 的协议格式(图片引用至上面推荐文章):

HTTP 请求格式:

Cat1

HTTP 响应格式:

Cat1

HTTP 协议格式:

Cat1

GET 方法用来获取服务器上面的数据,对于我们的项目,我们其实只需要用到 HTTP 的 POST 方法,POST请求需要传递的数据一般通过 body 传递。

比如一个给服务器输入用户名密码的 POST 请求例子(图片引用至上面推荐文章):

Cat1

对于我们使用 CAT1 模块来说,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在程序中组一个类似上面内容的数据包,发送出去就行了。

当然实际上一般在物联网场合,传感器上报数据需要组的包比上面会简单得多。

二、开始使用

基础知识了解过后,接下来就是开始测试使用了。

2.1 硬件设计部分

硬件部分基本上照着 官方文档来就行了,没有一点难度,真的没什么好说的,省略,详细请参考 《Quectel_EC800M-CN_硬件设计手册_V1.1.pdf》(不同型号的芯片有不同的对应手册,根据手册来就行了)。

象征性的上一张原理图:

Cat1

2.2 模块上电流程

虽然模块的官方会提供文档说明 HTTP 命令的使用流程,如下图:

Cat1

但是我们一般不会一上电就直接这么使用,简单来说就是首先你得确保模块通讯正常并且正常附着网络,那么我们正常的使用中都会有一个 模块初始化流程(虽然模块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会自动联网)。

我们需要经过一些上电后的 AT 指令交互,确保模块联网正常,然后才能开始按照上面手册的流程走下去。

步骤指令说明
1AT串口通讯基本测试
OK返回“OK”表示与模块通讯正常
2AT+CPIN?检查 SIM 卡是否插入
+CPIN: READY OK返回“READY”表明读卡成功
3AT+CSQ查询信号质量
+CSQ: 23,99 OK参数1:信号质量(0~ 31),一般打鱼8 小于31就行 参数2:忽略
4AT+CEREG?查询网络注册状态
+CEREG: 0,1 OK参数2:1表示注册成功
5AT+CGATT?查询网络附着状态
+CGATT: 1 OK1表示成功,0表示失败

上面的这些可作为模块上电的检查手段,完成上面的步骤,才可以开始进行后面的操作。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把这些操作当做 模块的初始化。

上面的指令结尾都需要回车换行,在程序中定义字符串的时候末尾记得要加上

Cat1

测试代码如下:

void ec800_init()
{
    u16 cat1_timeout = 0;

    while(Iot_SendCmd(AT,"OK",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printf(" uart falsern");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uart okrn");
    while(Iot_SendCmd(CPIN,"READY",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simcard okrn");
    while(Iot_SendCmd(RSSI,"+CSQ",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while(Iot_SendCmd(CEREG,"0,1",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printf("网络注册 okrn");
    cat1_timeout = 0;
    while(Iot_SendCmd(CGATT,"+CGATT: 1",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printf(" 网络附着 okrn");
}

2.3 PDP 上下文

我们在看文档的时候,会有一个 PDP 上下文的概念,这里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说明一下。

PDP,Packet 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规程,移动通信用户在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时应用的协议,应用于 GPRS以及 WCDMA 等分组网络。 . PDP context 即 PDP 上下文,保存用户面进行隧道转发的所有信息,包括 RNC / GGSN 的用户面 IP 地址、隧道标识和 QoS 等。

实际上如果对网络不了解的看完了上面的基本概念,应该还是不理解,所以我这里用白话文简单解释一下:

就是说我们需要用 PDP(Packet Data Protocol )传输数据,那么就必须给他建立一个背景,就是所谓的上下文,你得告诉 SGSN 和 GGSN (什么是 SGSN 和 GGSN ,往下面看,就类似于中转站,网关类) 一些基本信息 :本地标识(cid),你想要的 pdp_type(这里就是IP),你的接入点信息。

接入点不同的运行商是不同的: 联通:UNINET 移动:CMNET 电信:CTNET

我们不把 PDP 上下文用专业的术语去理解,简单的说,PDP 上下文就是在你准备连接 Internet 传输数据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些基本配置,给你发个通讯卡,后面你就可以传输数据了,激活一个 PDP 上下文意味着发起一个分组数据业务呼叫。

2.3.1 什么是 SGSN 和 GGSN ?

在上面介绍 PDP 的时候提到过 SGSN 和 GGSN ,关于这一块,我也是参考前人的博文:

移动数据通信网络工作原理(SGSN&GGSN)

图片引用至上面推荐博文:

Cat1

内容引用至上面推荐博文:

SGSNSGSN主要用于为在其地理范围内的移动站传递数据包,相当于无线网络中的路由节点。它可以进行分组路由和转发,移动性管理(附着,去附着和位置管理),逻辑链路管理,鉴权以及计费功能。SGSN的位置寄存器保存着位置信息,比如当前的小区。 SGSN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完成和GGSN的通信,通过GTP协议将用户数据传递给GGSN,并将GGSN返回的数据传递给用户 2 当用户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执行移动性管理。GGSNGSGN作为整个GPRS/UMTS网络的网关,位于GPRS网络和外部分组交换网络(Internet)之间。网关的作用能将一种协议格式的数据转换为另一种格式的数据。 GGSN把来自的SGSN的GPRS数据包转化为适当的分组数据协议格式,比如IP,然后再把它们发送到相应的分组数据网络,比如广域有线网。反之亦然。SGSN和GGSN的区别所以,GGSN和SGSN的主要区别就在于,GGSN作为网关,是在不同的通信网中转换协议,而SGSN作为路由,只是在使用相同协议的网络中发送、接受以及延迟它的数据包。 另外,GGSN能够实现地址的转换,比如把无线网络内部地址(PDP地址)转换为一个分组数据网络协议地址(IP地址),而SGSN只能实现PDP地址映射,即根据一个地址,映射到相同种类的另一个地址。可见,我们常说的3、4G网络的IP地址,其实就是对应GGSN的出口IP地址。

到这里,一些开始使用需要了解的基础问题都已经说明了,那么下面其实就可以直接开启 HTTP 的使用了。

三、 HTTP 流程

上面准备工作做完了,我们接下来往下面进行。

3.1 客户端

客户端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板子,在上面我们已经给出了 EC800M 上电初始化的流程。

在完成上述的初始化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官方手册进行下去了,本部分我们主要使用图示和实际测试代码给出说明。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面的流程(这里我们用官方文档中的示例图说明):

Cat1

上面的流程是官方给出的一个简单的样例,大体上,按照顺序来就行了。

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 ,有一个参数设置样例中并没有,就是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其实是大家需要 POST 的服务器有关的,这个需要自己了解服务器端需要怎样的数据类型:

Cat1

比如本次测试,我使用了了 "AT+QHTTPCFG="contenttype",1rn" 就是设置为 "text/plain" 类型。

上面还是用了 AT+QIACT=1 激活 PDP上下文,但是图中也提到了是默认激活的,我发现如果是激活状态,使用这个指令会返回 ERROR (有待确定)。

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这里直接上一下代码。

3.1.1 PDP 上下文配置

void ec800_pdp_prepare(){
    u16 cat1_timeout = 0;
    while(Iot_SendCmd("AT+QHTTPCFG="contextid",1rn","OK", 2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设置 QHTTPCFG okrn");

    while(Iot_SendCmd("AT+QIACT?rn","OK", 3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PDP_CHECK one okrn");

    
    while(Iot_SendCmd("AT+QHTTPCFG="contenttype",1rn","OK", 3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CFG okrn");

    // while(Iot_SendCmd("AT+QHTTPCFG="rspout/auto",1rn","OK", 3000)){
    //     HAL_Delay(1);
    //     cat1_timeout ++;
    //     if(cat1_timeout >= 2000){
    //         return;   
    //     }
    // }
    // cat1_timeout = 0;
    // printf("auto header okrn");

    /*
    "AT+QICSGP=1,1,"CMNET","","",1rn"
    APN 联通:UNINET   移动:CMNET   电信:CTNET
    */
    while(Iot_SendCmd("AT+QICSGP=1,1,"CMNET","","",1rn","OK", 3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PDP_CONFIG okrn");
    while(Iot_SendCmd("AT+QIACT?rn","+QIACT", 3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PDP_CHECK two okrn");

    // while(Iot_SendCmd("AT+QIACT=1rn","OK", 500)){
    //     HAL_Delay(1);
    //     cat1_timeout ++;
    //     if(cat1_timeout >= 2000){
    //         return;   
    //     }
    // }
    // cat1_timeout = 0;
    // printf("PDP_激活 okrn");
}

3.1.2 URL 设置

接下来就是设置 URL ,URL 从哪里来,就是服务器会提供,比如 ONENET 平台对于 HTTP 的说明如下:

Cat1

这里我们 POST 设置的 URL ,就是上面的 Address+URL,对应在下面的程序中,就是char *url 这个参数:

void http_set_url(char *url)
{
    u16 cat1_timeout = 0;
    char message[32];
    snprintf(message, sizeof(message), "AT+QHTTPURL=%d,%drn", strlen(url), 5);
    while(Iot_SendCmd(message,"CONNECT", 1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ready to send urlrn");
    while(Iot_SendCmd(url,"OK", 5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url set OKrn");
}

到目前为止,我们程序中整体调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Cat1

3.1.3 POST 请求

上面的 URL 设置完成,我们就可以随时发送 POST 请求了,比如我们是一个传感器设备,周期性的采集传感器数据,到了自己设定的时间,就直接 POST 就行了,下面是 POST 请求的实现函数:

void http_post_message(const char *message) {
    int length = strlen(message);
    char at_post[32];
    u16 cat1_timeout = 0;
    snprintf(at_post, sizeof(at_post), "AT+QHTTPPOST=%d,%d,%drn", length, 5, 10);
    while(Iot_SendCmd(at_post,"CONNECT", 5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ready to send post message!rn %srn", message);
    while(Iot_SendCmd(message,"OK", 5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http post OKrn");
    //"AT+QHTTPREAD=1rn"
    while(Iot_SendCmd("AT+QHTTPREAD=5rn","+QHTTPREAD", 1000)){
        HAL_Delay(1);
        cat1_timeout ++;
        if(cat1_timeout >= 2000){
            return;   
        }
    }
    cat1_timeout = 0;
    printf("HTTPREAD OKrn");
}

当然上面的参数const char *message 是需要我们自己组包的,一般来说使用 JSON 格式的比较多,比如测试过程中,我的程序如下:

Cat1

最后上面流程中调用的Iot_SendCmd函数也上一下:

int Iot_SendCmd(const char* cmd, char* reply, int wait)
{
 u8 i=0;
    char* rss_str;
    int rssi,res;
    CLEAR_EC800_Buffer(EC800_RX_Data);

    Uart3_sendBuffer((u8*)cmd,strlen(cmd));
    
    while(EC800ReceiveState != true)
    {
        HAL_Delay(1);
        i++;
        if(i >= wait){
            printf("cat1 check outrn");
            return 0xFF;   
        }
    }
    EC800ReceiveState = false;

    if (!strcmp(reply,"+CSQ"))
    {
       rss_str = strstr((char*)EC800_RX_BUF, "+CSQ:");
        if (!rss_str) {
            return 1;
        }

        sscanf(rss_str, "+CSQ:%d,%d", &rssi, &res);
        if (rssi != 99) {
            printf("RSSI is %drn",rssi);
            CLEAR_EC800_Buffer(EC800_RX_Data);
            return 0;
        }
    }
    
    else if (strstr((char*)EC800_RX_BUF, reply)){  
        printf("rn%srn", EC800_RX_BUF);
        CLEAR_EC800_Buffer(EC800_RX_Data);
        return 0;
    }

    return 1;  
}

3.1.4 注意事项

(此处待更新,后续一些细节问题的说明需要补充)

1、关于字体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 字体,要和服务器的字体匹配;

通过"AT+QHTTPCFG="contenttype",1rn"设置字体,这点上面已经提到过;

2、关于 HTTP 响应

指令AT+QHTTPCFG="responseheader",1是启用输出 HTTP 响应头信息:

Cat1

如果启用了以后,使用AT+QHTTPREAD读取的 HTTP 响应消息如下:

Cat1

此时返回比较多,响应都有 600多个字节,接近 700 字节,这里大家写程序时候需要考虑到串口缓存大小。

不启用这个,则读取的 HTTP 响应消息如下:

Cat1

此时返回不到200字节

3、关于 cat1 模块返回数据的处理

本文使用的是 STM32F103 芯片,在对于 AT 指令串口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 AT 指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IDLE 中断进行判断是否接收完成,程序处理如下:

Cat1

但是对于 AT+QHTTPPOSTAT+QHTTPREAD 来说,他们返回的不是一帧数据,而是分段的数据,如果使用 上面的处理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对于这两个指令进行单独的处理:

/*省略*/
  Uart3_sendBuffer((u8*)cmd,strlen(cmd));
    
    /*
    此处串口回的不止是一帧数据,所以使用 IDLE 中断不合适
    */
    if ((!strcmp(reply,"+QHTTPREAD:"))||(!strcmp(reply,"+QHTTPPOST:"))){
        //读取和发送的处理,直接等一段时间
        HAL_Delay(1000);// 500 600 800 1000 一直加大   
    }
    /*
        另外的设置指令大多都是等待一个 OK 返回,属于一帧数据
        所以可以用 IDLE 中断
    */
    else{
        while(EC800ReceiveState != true)
        {
            HAL_Delay(1);
            i++;
            if(i >= wait){
                printf("cat1 check outrn");
                return 0xFF;   
            }
        }
    }
    EC800ReceiveState = false;

当然,实际上对于 AT 指令的模块来说,因为他不会不定时的发送消息,所以实际上所有 AT 指令发送后的返回结果,都可以不用 IDLE 中断处理,发送完 AT 命令以后,直接延时等待一定的时间读取串口数据即可。

3.2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大家可以选择现在常用的一些云平台, 阿里云,ONENET,华为云等等由 物联网模型支持的,服务器端只需要自己进行一些基本的产品创建,配置,然后根据平台提供的开发文档,进行上面的流程即可,比如:

Cat1

本次测试使用公司自己的服务器,有软件部门的同事专门负责,所以省去了服务器端的配置流程。

结语

原本写本文的目的只是想记录一下 EC800M HTTP 的使用步骤,但是因为涉及到的一些通讯的基本知识自己也都去复习了解了一边,所以最终内容还是比预计的要多。除了把模块 HTTP 测试流程给大家讲了一边,还额外提了一些 网络通讯相关的内容,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文中提供的代码是自己的测试代码,至于后期实际项目使用,大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完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