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的拐点:Molex莫仕发挥 224 Gbps-PAM4 的能力

描述

 

由于 OpenAI 的 ChatGPT 一夜成名,生成式 AI 现已变得家喻户晓,正在重塑现代数据中心的定义。了解 224 Gbps-PAM4 技术如何实现生成式 AI 革命,以及 Molex 莫仕的 224G 解决方案组合为什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模型的推出,人工智能 (AI) 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得益于 OpenAI 通过 ChatGPT的一夜成名,生成式 AI 现已家喻户晓,它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创作出无异于人类生成的内容。这项突破性的技术使机器能够分析庞大的数据库,并生成全面的瞬时响应,内容输出范围从文本到视频、音频、图形等。随着生成式 AI 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它将改变我们的基本数据处理方式。   生成式 AI 将是智能手机出现后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可以说,其影响力足以被视为一场新技术革命。生成式 AI 的发展步伐与其用户采用率高度一致。现在,这就是一场比赛,看谁不仅能够培养出最有价值的 AI 应用,还能迭代和扩展其运作。  

 

   

生成式 AI 正在转移

数据中心的焦点

 

  预计到 2030 年,AI 将成为一个价值 2 万亿美元的产业。随着汽车、量子计算、软件开发、基因学和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从科技到零售等各个行业的公司都需要为这一里程碑做好准备。   为了满足 AI 对海量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需求,超大型企业必须考虑连接计算资源,并开创出专用生成式 AI 数据中心的新时代。这种面向未来的想法直接加速了 224 Gbps-PAM4 解决方案的开发。224G 技术于两年前开始开发,推动了半导体和互连领域的物理定律,成为支持生成式 AI 革命的架构。

 

   

数字孪生是对现实世界的

虚拟建模

 

  224 Gbps-PAM4 发展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例如使用数字孪生。从具体产品到整个供应链,各公司正在迅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测试和保护高价值实体对象和流程。  在制造业,数字孪生会监控设备性能,优化生产流程并预测所需的系统维护。在物流领域,数字孪生可以通过提供替代路线或时间建议,为应对自然灾害做好准备。在医疗保健领域,数字孪生有助于规划各个患者的治疗并实现远程患者监控。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数字孪生技术有助于飞机设计,并且能够提高效率和安全性。Molex 莫仕在自己的预测工程流程中使用数字孪生,以在设计和原型设计过程中更快、更好地与客户协作。   数字孪生依靠实时数据虚拟模拟对象或流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行为和操作,这对数据中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重新设想224 Gbps-PAM4 

生态系统的连接

 

    虽然 112 Gbps-PAM4 信号传递技术相对于其前身 56 Gbps-PAM4 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从 112 增加到 224 并不只是“让其速度提高一倍”那么简单。224 Gbps-PAM4 依靠架构创新实现其速度目标和性能标准。   为了开发稳定、高效的 224 Gbps-PAM4 通道,整个硬件架构和支持组件必须适应新的限制。专为 224 Gbps-PAM4 级别的数据传输率而设计的系统带来了诸多实际挑战,与信号完整性、EMI 降低、热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关,并强化了这一概念,即并不是“如何使用 224G 技术升级超大型数据中心”,而是“如何使用 224G 技术构建 AI 数据中心。”  

 

   

共同开发:224G 的差异化因素

 

    参与技术拐点一直以来都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尤其是能为我们的社会提供重要价值益处时。Molex 莫仕有意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224 Gbps-PAM4 解决方案。虽然有诸多 224G 解决方案将进入市场,但 Molex 莫仕的差异化方法提供了独特的客户优势,并让我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设计工程合作伙伴并肩合作,确保了 Molex 莫仕能够提供最高质量的电气通道,并具有生成式 AI 所需的性能水平,而这一性能水平会受到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影响。我们的联合开发方法让各行各业的主题专家一起解决组件、硬件、架构、连接、机械完整性和信号完整性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解决电气通道的物理问题并设计具有出众性能的机械解决方案。   Molex 莫仕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对于成功实现与 224G 相关的承诺至关重要:    

与在不同学科和设计领域拥有深厚工程设计专长的组织合作,并为复杂的客户应用提供经过验证的广泛支持。

 

 

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

 

 

共同开发的思维起因于公开透明的要求,与合作伙伴紧密结合,从最早的概念阶段到有效地将最具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由于 Molex 莫仕对该主题的深入了解以及与行业领先的客户进行共同开发,我们在支持 224 Gbps-PAM4 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创新的前沿:

Molex 莫仕提供革命性的 224G 解决方案

 

  随着 224 Gbps-PAM4 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公司都需要具有一整套选择的综合解决方案来解决其硬件架构问题。因此我们同时发布完整的 224 Gbps-PAM4 产品组合,这一产品组合由我们的系统架构设计协商方法提供支持。该更新后的产品组合包含“使用多种芯片对芯片连接方案构建端到端 224G 系统以实现优化系统设计”所需的互连组件。   这些产品包括板连接器和背板电缆组件、近封装/近 ASIC 连接器、平行板互连以及一系列 OSFP 型电缆和连接器 – 它们均支持 224 Gbps-PAM4。这种“尽力一搏”的独特方法是 Molex 莫仕区别于其他高速数据方案的另一种方式。  莫仕224G 产品组合  

 

01. Mirror Mezz Enhanced

扣板连接器

 

 

这是采用公母同体接口设计的扣板连接器Mirror Mezz系列中的新增产品,该产品可支持224 Gbps-PAM4信号速率,满足多种连接高度要求和PCB板的空间约束,克服了制造和组装方面的挑战,从而降低了应用成本并缩短了用户产品的上市时间。

 

Mirror Mezz Enhanced扣板连接器是Mirror Mezz和Mirror Mezz Pro产品的扩展和演进,Mirror Mezz和Mirror Mezz Pro产品被开放计算项目(OCP)中的开放加速基础设施工作组(Open 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 Group)选为开放加速模组(OAM)标准。Mirror Mezz Enhanced的问世强化了Molex与行业领导者合作支持AI和其它加速基础设施系统爆炸式增长的总体承诺。

莫仕▲Mirror Mezz Enhanced扣板连接器

 

02. Inception 背板连接器

 

 

Molex莫仕首款从电缆应用优先的角度设计的背板系统连接方案,其采用公母同体接口设计,从一开始就提供了极大的应用灵活性,可变的端子间距(密度)、最佳信号完整性,可简化多系统互连架构的集成复杂度。Inception由于采用了简单成熟的SMT表面贴装技术,降低了对PCB上钻孔和过孔表面处理等复杂技术的需求。Molex莫仕提供多个线规选项,您可以定制电缆长度,并根据应用场景是系统内部还是系统外部的来选择合适的线规,以优化高速信号的通道性能。

 

莫仕Inception 背板连接器

 

03. CX2 Dual Speed高速线对板连接器

 

 

Molex莫仕出品的224 Gbps-PAM4 Near ASIC高速线对板连接器系统提供强大可靠的互连性能,具有对配后螺钉锁紧功能、集成应力消除特性、稳定可靠的机械摩擦距离和采用全面保护设计的“防手指触碰”接口,可确保其长期的应用可靠性。高性能Twin-ax电缆和创新型屏蔽结构可极好地隔离Tx和Rx高速信号。

 

莫仕CX2 Dual Speed高速线对板连接器

 

04. OSFP 1600解决方案

 

 

该系列的I/O产品方案包括SMT连接器和屏蔽罩产品、IO BiPass产品,以及无源电缆(DAC)和有源电缆(AEC)产品,可满足每个高速通道传输224 Gbps-PAM4信号或汇聚到每个IO连接器实现1.6T的带宽。改进的屏蔽设计将信号串扰降到最低,同时在更高的奈奎斯特(Nyquist)频率下提高信号完整性。这些最新型高速连接器和高速电缆解决方案经过精心设计,提高了机械强度和耐用性。

 

莫仕OSFP 1600解决方案

 

05. QSFP 800和QSFP-DD 1600解决方案

 

 

该系列I/O产品是前一代产品的升级方案,产品方案包括SMT连接器和屏蔽罩、IO Bipass产品,以及无源电缆(DAC)和有源电缆(AEC)产品,可满足每个高速通道传输224 Gbps-PAM4信号或汇聚到每个IO连接器实现800G或1.6T的带宽。Molex莫仕的QSFP和QSFP-DD可确保机械稳健性、改善的信号完整性、降低的散热负荷(提高散热效率)、设计灵活性和减少机架的成本。

 

莫仕QSFP 800和QSFP-DD 1600解决方案       增加数据传输量和处理量的需求并非趋势。生成式 AI 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继续存在,要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各公司越早接受这一项全面的技术转变,就能越快地支持社会现在所需的 AI 应用类型。作为 224G 技术的合作伙伴,Molex 莫仕已准备好引领不断发展的数据中心领域前行。          

 

莫仕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