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线性化的方法及差异是什么?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放大器线性化的方法及差异是什么?

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大器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放大器自身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它们的输出信号可能包含不必要的谐波和失真,从而影响到整个电子系统的性能。因此,如何线性化放大器并提高其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介绍放大器线性化的方法及差异。

一、放大器线性化方法

1. 负反馈法

负反馈法是一个常用的放大器线性化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放大器输出口设置反馈回路,在调节反馈回路的增益和相位关系的过程中,使得放大器的非线性得到补偿并减小。负反馈线性化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并且能够在不增加运算成本的情况下改善放大器性能,但它的应用前提是需要保持负反馈回路的稳定性。

2. 非线性补偿法

非线性补偿法是另一个常用的放大器线性化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入额外的线性和非线性元件进行补偿。在这种方法中,非线性元件包括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等,而线性元件包括电感和电容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灵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放大器类型,并改善其非线性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它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并且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维护。

3. 自适应控制法

自适应控制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放大器线性化方法,通过反馈+补偿的方式来实现放大器的线性化。它的主要思路是基于微处理器的反馈回路,通过调整反馈回路的增益系数来实现放大器的自适应线性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够对放大器进行线性化,又能够自适应的调整与控制,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耗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

二、放大器线性化方法的差异

负反馈法、非线性补偿法和自适应控制法都是常用的放大器线性化方法。它们的关键不同点在于实现的方式和效果。

1. 实现的方式不同

负反馈法是通过对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反馈控制来实现线性化。反馈信号被补偿并在输入端重新注入引脚以抵消非线性的信号。其实现相对繁琐,在设计前需要对反馈回路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模拟。

非线性补偿法是通过添加一些辅助元件,如电容、电感、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等来实现对放大器的线性化。 与负反馈相比,非线性补偿法更加灵活,在实现上更加简单。

自适应控制法是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电路中的放大器参数和反馈回路以实现线性化。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自适应性,通过软件自我表示在反馈控制中,以尽量优化放大器性能。

2. 效果不同

负反馈法的线性化效果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靠的,且实施方便。只需要通过稳定的反馈回路来控制输出信号,能够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得到良好的性能。但是,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电路或者要求很高的应用场合,采用负反馈法进行线性化的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

非线性补偿法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放大器进行具体设置,难度较大,但是能够有效补偿非线性效应,达到更加理想的线性化效果。

自适应控制法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展得比较快,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自适应性控制算法的设计优点在于其能够动态检测放大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属性以及环境参数,并随时进行自适应计算和调整。 自适应性放大器具有性能稳定,能够更准确的反映输入信号特性的优点,但是实现众多复杂的计算单元使其成本很高,适用范围也相对较小。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放大器线性化方法,包括:负反馈法、非线性补偿法和自适应控制法 ,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负反馈法相对简单易行,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进行放大器线性化。而非线性补偿法和自适应控制法一般用于一些需求更高的电路和工程中。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与需求更高的放大器相对应。基于以上所述的线性化方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方法被开发,应用未来的电子技术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