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的隐患有哪些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作者丨Peter Wayner

低代码一直在争议中向前发展。作为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它有非常迷人的一面,通过简单的“拖、拉、拽”即可快速搭建软件,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提升了开发效率;但它也存在着危险的一面,针对应用开发中20%-30%的重要或关键需求,其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甚至会导致烂尾、无法交付等恶果。本文总结了六大理由,让你在使用低代码时也要保持谨慎。

迷信机器让我们变得愚蠢

低代码的卖点是:计算机和自动化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杠杆,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更智能化、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你可能也注意到,随着人们越来越信任机器,我们有时会停止为自己思考。如果算法说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们就跟着做。

这种盲信导致灾难的例子数不胜数。2016年,某机场出现大量拥堵,许多航班延误,因为计算机故障迷惑了机场工作人员,据一家报纸报道,工作人员“不知道谁已经通过[(安全)门了”。过去,我们人类仍然有能力接管,比如说,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将飞机降落在东河上。一旦我们开始过度依赖机器,特别是考虑到低代码的诱惑,我们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团结起来吗?

多数规则

低代码解决方案旨在满足大多数人。如果你的业务有点不同,那么定制选项可能还不够。最后,你也会开始随大流,你的生意会变得更像其他人。也许这并不重要,但是如果你的业务依赖于拥有自己的特殊工作流程、过程或方法,那么支持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编写自己的代码。

繁琐的循环

当我们自己编写代码时,我们自然会倾向于尽量少做多余的工作,从而提升效率。这不是偷工减料,只是不去实现不必要的功能。

低代码解决方案不一样,它们被设计为“一刀切”,这在计算机代码中往往意味着库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if-then-else语句,用于测试网络中的每一个偶然事件。

低代码自然效率较低,因为它总是在测试和重新测试自己。毕竟,这种自动调整的能力是销售团队所推销的魔力。但它的效率也会比由熟悉业务的人手工编写的代码低得多。也许这些多余的东西一开始并没有那么糟糕。也许云计算公司会给你很多免费的积分。但最终,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总要有人为这些额外的if-then-else循环买单。

机器偏差

尽管人工智能拥有令人敬畏的能力,但没有人真正知道它的模型中隐藏着多少偏见和不准确性。低代码平台也有同样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被低代码平台取代的人类总是有很多偏见,这些偏见影响了他们创造的软件。只是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与人类的偏见作斗争,我们已经进化出了许多成功对抗它们的系统。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了解我们的一些缺点。

低码系统是新的。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他们是如何犯细微和不那么细微的错误的。一旦我们克服了敬畏的感觉,不再自动地服从神奇的算法,我们可能会开始找到一种方法来对抗隐藏在内心的偏见。

可疑的改进

软件开发中有多少工作实际是与分号和变量类型的纠缠?还有多少时间花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会议上,要求你将按钮向左移动几个像素,并在背景色中添加更多的红色?

有些编码是很有挑战性的,但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真正的工作是和人类打交道。通常,低代码版本的应用程序将库过程调用替换为一个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输入所需背景色的三种RGB色调。在方框中输入这些参数是否比在Java、Python或C++中编写一行代码容易得多?

我们喜欢想象低代码对话框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只是为设计思维的相同心理工作流程提供了一个表象。花哨的低代码接口可能比仔细阅读文档寻找过程调用的正确语法更有效,但它通常不像你期望的那样节省时间。

隐性成本

当低代码运行良好时,每个人都很高兴只需点击即可。但是当它运行不顺利时,只有真正的程序员才能弄清楚。有时候,问题是你需要做一些低代码系统没有设计来处理的非标准的事情。有时,你已经将系统推到故障或崩溃的地步。在任何情况下,只有知道如何编写真正代码的真正程序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低代码的问题是,它通常只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语法。表面之下的一切仍然需要优秀程序员的技能,他们可以推理出我们看不到的所有隐藏机制。低代码系统仍然是软件,并且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人说他们的语言,即字节、数组和数据结构的语言。

结语:太阳底下无新事

这些都不是新鲜事。1841年,当我们看到技术改变了交通、纺织、战争以及社会的几乎每一个部分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停下来写了一篇名为《自力更生》的文章。

“社会永远不会进步,”他是这样解释的:“它在一侧后退的速度和在另一侧前进的速度一样快。它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它是野蛮的,它是文明的,它是基督教化的,它是富裕的,它是科学的;但这种改变并不是改善。凡所给予,必被索取。社会获得了新的艺术,同时也失去了旧的本能。”

低代码也是如此。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抛弃或放弃这条道路。我们从未放弃在运输和制造业中使用技术;我们只是认识到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完美。技术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其中许多只能通过细心的关注和大量的人类智慧来补足解决。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