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芯慧感量产薄膜铂电阻传感器

MEMS/传感技术

1278人已加入

描述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金新航近日告诉记者,他自己没想到,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在短短一年内会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并高效投入生产。

他说的这条高精度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线,去年11月在西安西咸新区沣东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正式投产。

“尽管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这条传感器生产线,但实际上,这背后是我们团队近20年的科研工作成果。”金新航说。

去年2月,金新航所在西北工业大学高校研发团队创立了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砺芯慧感)。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相关技术研究成果,砺芯慧感目前有三大核心产品,分别是薄膜铂电阻传感器、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和高温薄膜热流传感器。

以薄膜铂电阻传感器为例,它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金新航解释,尽管这款传感器售价在10元以内,但是,它在诞生之初,30余年的时间都是被国外垄断的。现在,由于该企业突破了关键生产工艺,使得传感器满足国际标准,从而实现国产化的完全替代,生产成本与国外产品相比降低了20%,砺芯慧感成为国内首家量产薄膜铂电阻传感器企业,市场前景可期。

热流传感器

即便如此,金新航所在团队在创业之初,除技术攻关外,还是有不少顾虑。

得知这一情况后,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其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金新航也由此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很难,但是很有意义,也是能够实现的一件事情”。

在新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砺芯慧感仅用一个月,走完了审批、评估、专利出资到位等流程,落户西安西咸新区沣东创智云谷,成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孵化企业之一。“秦创原”于2021年3月启动建设,打造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2022年3月,陕西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三项改革”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许多高校教师和高校科研人员将专利技术“释放”出来,推动一大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享受这项政策红利的,不只是金新航所在团队。最新数据显示,“秦创原”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00支。

对金新航而言,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他不仅坚持住“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初心,并将所学所研通过成果转化,既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也服务于国计民生,“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时,他也从一名科研工作者成为一名科技型企业创办者,跻身传感器研发“新”赛道。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