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解析

描述

我们都知道,载流导线会产生磁场,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则来判断,即右手大拇指伸直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环绕方向即磁场方向,且距离导线越近,磁场强度也越强。

低频电流

图1

低频电流

图2

假设电流的回流线相距非常远,忽略回流线磁场对单根载流导线的磁场产生的影响。这样单根导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如图1所示。如果流过导线的电流是直流或低频电流I,在导线内和导线的周围将产生磁场B,磁场从导体中心向径向方向扩展开来,而在导体内部也存在磁场,在导体中心点,磁场包围的电流为0,磁场也为0;由中心点向径向外延伸时,包围的电流逐渐加大,磁场也加强,当达到导体表面时,包围了全部电流,磁场也最强(H=l/πd,d为导线直径) 。在导体外面,包围的电流不变,离开导线中心越远,磁场也越弱。

取图2的轴向横截面,如图3所示,低频电流在整个截面上均匀分布。当导体通过高频电流时,变化的电流就要在导体内和导体外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图3中蓝色和紫色圈)垂直于电流方向。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高频磁场在导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两个平面(如图3中橙色箭头两边的平面)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在导体内沿轴向产生的涡流(如图3中虚线构成的两个椭圆)阻止磁通的变化。可以看到涡流靠近导线外侧的方向与主电流方向一致(图3中三个长箭头表示主电流方向),而涡流靠近导线中心的方向与主电流方向相反。这样主电流和涡流之和在导线表面加强,越向导线中心越弱,电流趋向于导体表面,这就是集肤效应。

低频电流

图3

可将导体内由导体中心到表面的磁电关系等效为一个L、R的倒L形串联等效电路(图4),A点表示导线表面,B点表示导线的中心,Lx为表面外电感,Ln为由表面到中心的电感。电路的输入是导线的全部电流,当直流或低频电流流过时,电感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小。电路中电阻的电流总和等于导线总电流。但如果导线流过高频电流,由于分布电感作用,外部电感阻挡了外加电压的大部分,只是在接近表面的电阻才流过较大电流,由于分布电感降压,表面压降最大,由表面到中心压降逐渐减少,由表面到中心电流也愈来愈小,甚至没有电流,也没有磁场。这就是集肤效应或趋肤效应的电路描述。

低频电流

图4

研究表明,导线中电流密度从导线表面到中心按指数规律下降。导线有效截面减少而电阻加大,损耗加大。为便于计算和比较,工程上定义从表面到电流密度下降到表面电流密度的0.368(即1/e) 的厚度为趋肤深度或穿透深度△,即认为导体表面下深度为△的厚度流过导线的全部电流,而深度超过△的导体完全不流过电流。△与频率f和导线物理性能的关系为:

△² = 2k/ωμγ

μ:导线材料的磁导率

γ:材料的电导率

k:材料电导率温度系数

ω=2πf:f—频率

大直径的导线因交流电阻引起的交流损耗大,经常用截面之和等于单导线的多根较细导线并联。如果是两根导线代替一根,细导线的直径d=D/√2,D——单导线直径。单导线穿透截面积为πd△,两根并联导线的穿透面积为√2πd△ ,增加了41%。如果采用多根细线绞合的利兹线,它可以减少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但价格比一般导线贵,同时应当注意,因为利兹线是相互绝缘的细线组成,操作时容易折断和末端焊接不良,往往引起损耗加大,甚至出现奇怪的音频噪声和振荡。利兹线一般用于50kHz以下,很少用到100kHz。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