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参数解析:共模抑制比(CMRR)

模拟技术

2345人已加入

描述

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运放另一项指标——共模抑制比(CMRR)。

共模抑制比是运放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在设计电路时我们时常会忽略它的重要性。然而其不仅会对运放电路的精度产生影响,而且对电路的EMI性能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绝大部分电路差模信号是我们需要的而共模信号是需要尽可能抑制的,因此搞懂运放的CMRR也很重要。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的概念。如下图1所示,L1,L2为两条传输线,R为负载电阻,传输线中蓝色箭头表示差模信号的流动路径,可见其在两条传输线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承载着我们或者说R“需要的”信号。而两条传输线中绿色箭头表示的是差模信号的流动路径,可见其在两条传输线中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承载着我们或者说R“不需要的”信号,其与大地构成回路。

emi

图1 共模差模信号示意图

理解共模差模信号后我们容易发现反向输入端运放几乎不存在共模信号问题。如图2的反向比例放大电路,由于Vp已经接地且运放正常工作时处于深度负反馈状态所以Vn=Vp=0,可见此时运放的两个输入端电压与地不存在电势差所以也不会有共模电压问题。

emi

图2 反向比例放大电路

共模抑制比表示为运放对差模信号的增益Adm与对共模型号的增益Acm之比,通常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如下:

emi

常见的运放低频CMRR一般在70dB~120dB,更高的可达150dB左右。另外输入信号的频率对CMRR有很大的影响,如下图3为ADI LT1358运放的CMRR随频率的关系,可以看到随着频率的增大CMRR迅速衰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集成运放各级之间存在寄生耦合电容,这些寄生电容随着频率的升高容抗快速下降从而导致对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减弱。

emi

图3 LT1358 CMRR vs frequency

那在设计实际运算电路时我们是不是选用CMRR尽可能大的运放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共模抑制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上述介绍的是运放自身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实际中为了使整个运算电路达到较高的共模抑制能力,我们还需要合理设计运放的外围电路才能更好地抑制共模型号。以下图4常见的差分放大电路为例。

emi

图4 差分放大电路

当电路输入共模型号即Vcm=V1=V2时共模增益Acm为

emi

当电路输入差模型号即Vdm=V1-V2时差模增益Adm为

emi

至此我们可以求出整个电路的共模增益CMRR为

emi

由此可知为了使CMRR尽可能大我们不仅需要需用高CMRR的运放,而且需要保证

emi

理论上这个条件非常容易实现,但是实际电阻均存在误差,即使用高精度电阻也有0.01%的误差率而且其价格较普通电阻高出很多,因此在考虑成本与电路效果之间我们需要trade off才有可能设计出使用且可行的电路。

OK,关于运放失调电压的几点问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喜欢笔者的读者请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笔者,您的关注与支持将转换为笔者前进的动力,小生将在后续的推送中不断送出更多优质内容,关注后还可加入技术交流群与各路大神共同探讨进步。

本人能力有限,若文中存在不合理之处欢迎指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