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敷设的规定

描述

一、电缆直埋在地下的规定

1 、直埋地下的电缆,一般应使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修理电缆时才允许使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

2 、直埋电缆的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为0.7m,电缆穿越农田时,为防止被机械挖伤,可考虑适当加深。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为0.6m。

3 、控制电缆间水平接近距离不作规定;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水平接近距离,10kV及以下为0.1m,以上为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相互间水平接近距离为0.5m;电缆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低为0.1m,穿入管中时不做规定。

4 、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和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道中或隧道内。保护管的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距排水沟底不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两端各伸出2m。

5 、电缆沿铁路敷设时,电缆和普通铁路路轨最小允许接近距离为3m,电缆和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不作规定,但应采取适当防腐措施。

6 、直埋电缆敷设时,电缆沟底必须具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电缆敷设好后,上面应铺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然后盖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7 、直埋电缆自土沟引进隧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漏水。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2m的一段应用金属管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以下0.1m。在变电所对铠装电缆,如无机械损伤的可能可不加保护;但对无铠装电缆则应加以保护。

8 、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中间接头盒位置必须相互错开,净距不应小于0.5m。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9 、敷设在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位置的标示牌。

二、电缆敷设在沟内及隧道内的规定

1 、敷设在房屋内、隧道内和不填砂土的电缆沟内的电缆,应采用裸铠装或非易燃性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线路如有接头,应在接头的周围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措施。

2 、电缆在隧道和电缆沟内,宜保持的最小允许距离为:

1)两边有电缆架时,架间水平净距(通道宽)隧道1000mm,沟500mm。

2)一边有电缆架时,架与壁间水平净距(通道宽)隧道900mm,沟450mm。

3 、电缆固定敷设在建筑物上,水平敷设支撑间距:电力电缆外径大于50mm的为1000mm,电力电缆外径小于50mm的和控制电缆为60mm;排成正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000mm应用绑带扎牢。垂直敷设时,电力电缆每隔1000~1500mm应加以固定。

4 、电缆隧道和沟的全长应装设有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头和接地极连通,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电缆铅包和铠装除了有绝缘要求以外,应全部互相连接并和接地线连接起来。

三、电缆敷设在排管内的规定

1 、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使用加厚的裸铅包或塑料护套电缆。排管应用对电缆金属包皮没有化学作用的材料制成,排管内表面应光滑。

2 、电缆人井位置和间距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允许拉力,按电缆的制造长度和地理位置等而定,一般不宜大于200m。

四、敷设电缆的其他要求

1 、敷设电缆时,如电缆存放点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低于0℃,纸绝缘电缆35kV及下者和塑料绝缘电缆应先预热。

2 、预热电缆可用提高周围空气温度的方法加热,或者用电流通过电缆芯导体加热,加热电流不得大于电缆的额定电流。用单相电流加热铠装电缆时,应采用能防止在铠装内形成感应电流的电缆芯连接方法。

3 、周围环境温度低于-10℃时,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并在敷设前和敷设中采用电流加热时才允许敷设纸绝缘电缆。

4 、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应有可靠的防水密封,以防水分侵入。

5 、电缆沟、隧道及人井内的电缆和中间接头,以及电缆两端的终端头均应安装铭牌,记载线路名称和回路编号等。电缆终端头的相位颜色应明显,并与电力系统的相位相符。

6 、安装电缆中间接头或终端头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应尽量避免在雨、雪天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安装。安装户外中间接头或终端头的工作还须有防止尘土和外来污物的措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