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概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概述

设计模式是一些被反复使用的、具有普遍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它们是在特定情境下对软件设计问题的成功解决方式的总结和归纳。常见的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创建型模式: 这些模式用于处理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这些模式用于处理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行为型模式: 这些模式用于处理对象之间的交互,包括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提供了在软件设计中常用的一些解决方案,帮助开发人员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和开发。同时,这些模式还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可以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并且使得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责任链模式通常被用来处理复杂的请求处理流程,例如在一个大型系统中,一个请求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处理器才能最终被处理。

一、应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当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并且它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请求时,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

当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请求处理对象时,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

当需要将请求处理对象从主体中分离出来时,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

典型应用场景如下:

Web 应用程序中的过滤器: Web 应用程序中经常使用过滤器,来对请求进行预处理或后处理。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动态地将过滤器添加到链中,从而实现对请求的预处理或后处理。

日志记录: 日志记录是一种典型的责任链模式。在日志记录中,日志记录器通常会根据日志级别将日志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将日志发送到相应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异常处理: 在程序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如空指针异常、数组越界异常等。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异常处理器组成一个链,从而依次处理异常,并在链的末尾将异常记录到日志中。

消息处理: 在消息队列中,可能会有多个消息处理器,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的消息。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消息处理器组成一个链,从而依次处理消息,并将消息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二、实现方式

责任链模式通常由以下角色组成:

抽象处理器(Handler): 定义了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并且保持了一个对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

具体处理器(ConcreteHandler): 实现了抽象处理器的接口,处理请求的同时,也能够决定是否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处理器。

客户端(Client): 创建责任链,并将请求发送给第一个处理器。

三、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责任链模式的示例,假设有一个业务流程,需要依次经过三个处理器才能完成。如果某个处理器无法处理请求,它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处理器,直到请求被处理完成。

处理器
处理器

上述示例中,Handler 是抽象处理器,定义了处理请求的接口,并保持了一个对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ConcreteHandler1、ConcreteHandler2 和 ConcreteHandler3 是具体处理器,实现了抽象处理器的接口,并能够处理请求,并决定是否将请求转发给下一个处理器。Client是客户端,创建了责任链,并将请求发送给第一个处理器。

运行该示例,将会输出如下内容:

ConcreteHandler1 is handling the request.ConcreteHandler2 is handling the request.ConcreteHandler3 is handling the request.No handler is available.

四、优缺点

优点:

可以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并且使得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请求处理对象,从而增加或减少请求处理的灵活性。

可以将请求处理对象从主体中分离出来,从而简化了主体的代码。

缺点:

如果责任链太长,可能会导致请求的处理时间过长,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如果责任链的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请求不能被正确处理。

五、总结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可以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并且使得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责任链模式适用于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处理请求的情况。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请求处理对象,从而增加或减少请求处理的灵活性,但如果责任链太长,可能会导致请求的处理时间过长,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